近年屏东离岛小琉球游客暴增,带来钱潮却伤害生态,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甚至大锐减,为此,台湾咾咕屿协会利用千余个海废在环岛公路打造「拉美岛事件」图腾艺术墙,盼藉人文视角将游客带往陆域,减轻水域乘载压力。

台湾咾咕屿协会理事长蔡俊吉指出,游客到小琉球几乎都是玩水、看海龟,导致潮间带乘载压力过大,依中央大学的研究可看出,光是肚仔坪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近5年就锐减8成,目前只剩海胆跟海参可看。

蔡俊吉说,曾有朋友问他,小琉球除了水域游憩外,还能玩什么?这令他联想到,小琉球的导览员几乎以介绍生物、植物为主,很少有人文导览,于是他与团队讨论后,决定用海废在环岛公路打造讲述「拉美岛事件」的艺术墙,让游客重新认识小琉球,也将大家从水域带往陆域,减少潮间带的踩踏,盼大家一起注重自己脚下的土地与环境,就像先人热爱土地般。

蔡俊吉介绍,400年前小琉球被称作「拉美岛」,岛上住有一群马卡道平埔族人,却遭荷兰东印度公司攻击,期间族人为自卫而躲进天然洞窟内,不料遭对手烟熏、断粮,坚持数日后多数人难逃一死,魂断洞窟,而这也就是乌鬼洞的由来。

为呈现这段歷史,蔡俊吉与团队将平常净滩搜集到的海废当材料,在环岛公路近乌鬼洞处,以911个海废浙江浮球及476个瓶盖打造出长10公尺、宽1.8公尺的「拉美岛事件」创作艺术墙,有别于大家对小琉球满是海洋风格的印象,改以古文明图腾的方式呈现。

此外,蔡俊吉也与民宿业者合作,协助训练导览员,让艺术墙不是伫立在那而已,而是有人介绍,进而广为人知。

「很期待!」陈姓民宿业者说,小琉球的游客虽然很多,但也害怕有天大家会对看海龟腻了、或是生态破坏光了,所以有另种观光发展也不错,小琉球推观光确实不能局限在水域游憩上。

#环岛公路 #水域 #艺术墙 #海废 #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