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在台北提出「美国政府应外交承认中华民国(台湾)」主张的同时,大陆正召开的「两会」中,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与总理李克强却低调带过两岸关系。蓬佩奥已是一介平民,陆方当然没必要拉高声调予以驳斥,但俄乌战火必定给北京最高层带来震撼与启示,台湾身处中国与西方战略利益、意识形态两大板块的交接处,华盛顿与北京如何判断这场战争对未来世局的长期影响,对台湾事关重大。
朝双重承认台海必翻桌
「两会」未过多着墨台湾,并不是因为两岸关系不重要,而是北京早就订下两岸关系的路线图,也就是李克强口中的「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如果熟悉中共近年来的官方论述,可以清楚了解,这个「对台总体方略」并非是先射箭、再画靶,不像某些人所猜测,要等到中共二十大报告才初露端倪,而早在2019年1月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台五点主张,已鉅细靡遗的逐项宣示。中共「对台方略」就是以和平统一为目标,现阶段政策是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并保留武力因应法理台独和外部干预的选项。至于俄乌战争会不会影响中共对台政策,现在还言之过早。
事实上,中共十九大正式确立「习核心」、「习思想」以及提出2035年现代化目标之后,习时代的中共执政路线、建设规画等宏观理论架构已基本确定,更随着去年《第三份歷史决议》的出台而加以确认。只要中共政权稳定,二十大不会出现新的政治理论或发展治理蓝图,而是如何落实现有的路线和政治目标的部署。「对台方略」会呈现延续性、稳定性。
换言之,二十大不会「和统变武统」,两岸经济、社会交流合作仍是最优先选项,两岸融合与心灵契合仍是最优先目标,这是北京和莫斯科在处理棘手问题上的本质区别。
在中共的顶层设计中,台湾问题的「解决」是与中华民族復兴的进程同步完成,而中华民族復兴的本质,就是大陆成为共同富裕、治理良善、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强国。这就意味两岸终极统一是中华民族高度发展繁荣过程中水到渠成的结果,但台湾会不会成为民族復兴的「绊脚石」?反过来思考,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普遍认定中国大陆的崛起会破坏国际秩序、挑战西方主导的价值体系,那么西方是不是正需要台湾扮演这个「绊脚石」的角色?以目前情势来看,无论是蓬佩奥的激进论述,还是拜登政府加紧构建的印太安全体系,都在朝不乐观的方向演变。
这张问卷两岸都要回答
拜登和蓬佩奥分属两个政党,党派立场不同,对台海问题的论述也非常不一样,但背后的思维却类似。拜登固然是「维持现状派」,派团访台也延续了美方一中政策的基础,但俄乌衝突加深了美方打造「印太小北约」的急迫感。拜登主持的「印太四方峰会」未谴责俄罗斯,就是希望拉拢友俄的印度,说明美方优先遏制中国大陆的战略思路相当清晰,不仅未受俄乌战事干扰,反而更有急迫感。蔡政府已经加入美方主导的印太政治、军事合作机制,假如「印太小北约」在短期内成型,台湾以任何形式的参与,都很有可能重蹈今天乌克兰的覆辙。
蓬佩奥的「外交承认中华民国(台湾)」剑走偏锋,逾越了「维持现状」的界限,蔡政府虽及时澄清以保持距离,却还是赢得绿营一片讚声。《中华民国宪法》将中国大陆视为国土,面对高不可攀的法理台独门槛,民进党若把台独的希望寄托在外部承认上,试图以「蓬佩奥模式」打开台湾的国际空间,无疑是打开了另一个战争的潘朵拉之盒。据绿营与会者透露,余茂春来台时亲口证实,川普政府时代国务院曾经批准了台湾代表处更名案,只因政局变化而未能发布。换言之,假如2024共和党卷土重来,在鹰派路线驱使下,华府若朝「双重承认」更进一步,届时两岸必然摊牌、翻桌。
此次西方对俄罗斯的联合制裁,可以视为未来遏制中国大陆「最后一手」的预演,而这「一手」的导火线除了台海,似乎没有别的议题更适合。当此关键时刻,两岸执政者的头脑应该冷静,好好思考如何不让台湾成为乌克兰,也不要成为中华民族復兴的绊脚石。这张问卷两岸都要回答,但对民进党更重要,毕竟台湾太小,犯错的代价是不可承受之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