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Non-Fungible Token)是「非同质化代币」,自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红遍半边天。杰富瑞投资银行统计2021年NFT的交易量140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快速成长到350亿美元,而到2025年则将达到 800亿美元的交易额,成长飞快。

NFT 也是加密货币,与过去常听到的比特币、以太币不同。后者是属于同质化代币(FT),每枚货币本质相同、价值一样。每个NFT代币区块链记载的是一个独特的数位资料,背后连结某一音乐、影片、照片或媒体产品。

NFT是用区块链技术,加上特定的智慧合约所形成的加密货币,具有唯一代码且不能复制的特色。艺术家的创作结合区块链技术,放在交易平台就以NFT出售。购买者买到了这NFT,就代表他拥有了这项创作。

过去的实体画作,大家希望拥有的是真迹,不要买到贗品。所以区分真迹跟复制品就有赖专业技术。数位艺术品也是一样,如何分辨正版原创数位作品,还是另存新檔的复制品,就有赖该数位作品的代币在区块链上的验证与追踪,让它拥有独一无二的识别代码,提供正版的所有权证明。例如一个无聊猿俱乐部(BAYC)的作品:猿猴头贴的NFT可以卖到30万美元。

购买人以NTF获得正版数位创作品,当作品价值上升后,所有者出售该NFT就可获取利润。NFT在数位艺术品市场拥有透明、可信任、可追踪交易的基础下,大大增加创作市场的交易安全,也鼓励了原创者的努力创新。

NFT之价值来源最重要就是认同。只要一群人对于这个数位作品有共同的爱好,又因其稀缺性,产生竞争性的购买,交易价格就越来越高,NFT就有了投资性。然而,如果只是一小撮人的认同或是昙花一现的喜好,网上酸语就值得引以为戒:「卖得掉的叫NFT、卖不掉的叫JPG」、「NFT=捉替死鬼游戏」、「传炸弹的游戏」、「多办几个帐号,把自己上架的NFT左手卖到右手,价格越炒越高,盘子接手后就被套在山顶。」。

另外,NFT也有几个重大限制:首先,纵然有区块链技术,NFT也有帐号被盗风险,更糟糕的是,目前忘记密码无法重置,所有帐户内的资产全部无法取得。其次,NFT无准入门槛、无实名、公链系统缺乏风险管控机制的特性,使其不可避免地充斥金融风险与炒作热潮。第三,法律保障问题。买家虽然买到NFT,但可能未必买到有授权或正版原创数位作品的着作权。卖方也可能「一屋两卖」,将同一作品再上链进行交易。因此,如何确认卖方与产品,责任归属与日后法律纠纷的解决,实是重要问题。

在海外,已出现涉嫌NFT的侵权纠纷。2021年12月,美国艺术家Mason Rothschild在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上推出了100个MetaBirkins系列NFT手袋,以柏金包(Birkin)为创作灵感。柏金包是法国名牌爱马仕旗下最着名的包款,随后爱马仕发表声明,指控其未经授权进行创作和销售,形成虚拟侵权风波。有趣的是,MetaBirkins的NFT系列,甚至比真实的柏金包还贵上许多!

NFT的创新解决了过去数位和网路艺术品最困扰的问题,也就是无法排他、不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的问题。但从NFT爆红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项科技开始被市场注意到并开始大红大紫,需要时机也需要成熟的外在条件才能成就。NFT就是拜Covid-19疫情大流行后带动的数位转型浪潮及科技,就突然受到重视,发展出今日的荣景。所以成功最重要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水到渠成,水流过处自然成渠。时间不对,恐不能成事,条件完备才会自然成功。

(作者林建甫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讲座教授、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毛骧文为台湾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代币 #作品 #购买 #数位 #柏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