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大选结果今日即将揭晓。在野党「国民力量」候选人尹锡悦与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形成亲美与亲中路线对决。大陆国关学者认为,此次韩国大选出现大量「中国元素」,值得关注,但中韩建交已迈入30年,相信这次无论谁胜选,都不会在对华政策上进行大调整,中韩关系也不会发生大倒退。

对华政策 成选举炒作焦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指出,此次韩国大选出现大量「中国元素」,十分值得关注。以往大选过程中,对朝政策议题、日本议题相对凸出,但这次却频频炒作中国议题,这说明韩国对华舆论出现大问题。

他认为,这其中原因既有大背景,也有小环境。大背景是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致力于透过加强盟友关系对中国进行各面向打压。拜登政府拉拢盟友的切入点就是价值观、意识形态,讲身分政治,显示「我们与你不一样」。韩国自视为「自由民主国家」,在这一点上就会向美国靠拢。

王俊生还称,小环境则是,以往韩国经济实力强于中国,在与中国发展关系时带有一定优越感。但随着中国超越,韩国优越感逐渐丧失,甚至变成失落感。因而,在一些涉华问题上,就出现挑刺、挖负面做法。

辽寧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则认为,韩国国内一些反华声音有可能短期内强烈,但不会持续太久。他解释,中韩建交已迈入第30个年头,正所谓三十而立,两国关系已进入成熟轨道,不太可能出现大起大落。

他称,韩国近几任总统,从卢武铉、李明博到朴槿惠、文在寅,他们虽然执政理念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很重视中韩关系。相信这次无论谁胜选,都不会在对华政策上进行大调整,中韩关系也不会发生大的倒退。

疫情好转 习近平可能访韩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也发出社评称,韩国社会愿意谈论中国并不是坏事,问题的关键是,能否通过多元声音的辩论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随着韩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韩国社会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如何回归理性,成为重要课题。

此外,今年适逢中韩建交30周年,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今年年初接受韩联社专访则称,将在疫情好转下,优先推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韩。

#倒退 #中韩建交 #美国 #中国 #韩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