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总处10日公布元月薪资调查指出,拜基本工资调升及企业于年初加薪之赐,元月经常性薪资年增率2.91%,创近12年同月最高,惟受物价高涨影响,反映国人购买力的「实质经常性薪资」几近零成长。此外,调查也显示各业元月发放的年终奖金,呈两极走势,差异相当大。

国势普查处副处长陈惠欣表示,由于基本工资调升、企业年初调薪,元月经常性薪资(月薪)升至4.4万元,年增率2.91%,创下民国100年以来同月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反映薪资购买力的「实质经常性薪资」,于去年出现五年来首度负成长,今年元月虽未续呈负成长,但年增率也只有0.06%,陈惠欣表示:「元月物价涨幅高达2.84%,抵消了经常性薪资的增幅,以致实质增幅较小,由于这只是一个月的数字,仍须持续观察。」

随着俄乌战事扩大,国际原油及大宗物资行情大涨,已推升我国消费者物价(CPI),这是否会导致今年实质经常性薪资二度负成长?陈惠欣表示,薪资反映的是厂商营运绩效,物价高涨当然会影响实质薪资,但究竟未来薪资增幅会否超过物价涨幅,主计总处会密切注意。

主计总处也公布内含年终奖金的元月「非经常性薪资」,陈惠欣表示,虽然完整的年终奖金数字还未完成统计,但从元月「非经常性薪资」的数字隐约可看出,各业年终奖金差异很大。元月「非经常性薪资」平均为6.4万元,其中金融保险业、电信业、航空运输业及海洋水运业介于16~21万元,相对较高,而受疫情影响较深的内需服务业,如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含美容美髮及按摩)、艺术娱乐及休閒业、支援服务业(含旅行社)都不及1.5万元。

#终奖金 #负成长 #薪资 #非经常性薪资 #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