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九合一选战至关重大,首都市长之役更是重中之重;眼前局势持续推向三大党各推人选的三脚督,虽然蓝营仍有人寄望「蓝白合」,问题在于政党谈选举合作,犹如国家外交,向来自身利益优先,蓝白各有政治盘算,「合」其困难。
蚌相争 2次输给阿扁
政党谈选举合作,尤其首长选举,非常困难。即便是近期力倡蓝白合的赵少康,也屡被提及他1994年以新党身分参选台北市长,与国民党黄大洲、民进党陈水扁三脚督,在泛蓝分裂下,阿扁渔翁得利当选,成为蓝营惨痛的「教材」。2000年总统大选,扁连宋三人竞逐大位,扁再度坐收渔利;2004年总统大选,虽然连宋搭檔成就「国亲合」,但未能攻下大位后,亲民党走向泡沫化,又是另一血淋淋的「教材」。
台北市过去政治板块蓝大于绿,2014年民进党礼让柯文哲当选并连任成功后,板块已见松动。柯文哲为延续政治能量,成立民眾党,在去年趁防疫让黄珊珊独当一面,展现执政能力,让部分国民党人陷入焦虑,深怕蓝白竞逐,再陷鹬蚌相争,最终让民进党轻松拿下台北市长,因此出现「蓝白合」声音。
言之有理 操作难如登天
儘管蓝白合听起来言之有理,实际操作却难如登天。首先,蓝白推谁参选?黄珊珊出征,无论能否当选,民眾党才有母鸡带小鸡,抢攻市议会席次,日后继续在北市开疆辟土;若蓝白共推蒋万安参选,国民党势必得让出其他县市长以及已达紧绷的议员提名,但国民党各县市长几乎都有选将,议员选举光青年民调加权已导致老将新人极度不满,如俚语「生吃都不够,还能晒(菜)乾?」
其次,曾说「只有不选2024需要宣布,要选不需要宣布」的柯文哲,角逐2024态势明朗,年底选战有如与国民党争夺「非绿阵营」共主招牌,民眾党在全台各地陆续推出新人参战,同时极力拉拢蓝营人士转战民眾党,持续蚕食国民党政治量能,就为了壮大自己,同时累积2024和国民党谈判的筹码。
执着合作 不如关注弃保
其实蓝白都有人看清局势,民眾党选战召集人蔡壁如就直言台北市不可能蓝白合,国民党选策会核心成员傅昆萁近日一席「柯文哲就是墨绿」,更要断开蓝白,不欲蓝营支持者被民眾党勾勾缠;如今连蒋万安都说「再讨论蓝白合,民眾不会接受的」。就此看来,国民党与其执着讨论蓝白合,似乎更要注意政党声望、候选人特质,是否足以营造弃保效应,才能在三脚督下拿回台北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