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拟于1个月后提出台湾的解封策略,并以国外疫情状况、缩短检疫实施状况、高龄者疫苗覆盖率、及自主健康管理快筛回报率等4大指标当作评估解封的条件。但学者担忧的是,这么快的边境解封,台湾会不会步上香港的后尘,每天确诊超过5万病例,死亡新增将近300人。
台湾其实不能跟香港比,这可不是蔡政府的忽悠口号,是有确实循证依据的。就看农历春节假期的边境与社区开放程度,台湾与香港都差不多,但香港出现大爆发,台湾安然度过。关键在于台湾的地方卫生单位非常优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挡得下所有中央单位有意或无意由边境放进来的病毒。加上春节期间中央单位刻意的放手让地方去干,去除掉地方防疫时最大的「中央障碍」,才能成就春节这一波台湾的平静疫情。
香港的疫情与台湾一样都起于农历春节前,舆论上也一直徘徊在清零与不清零之间。在这样的摇摆论证下,地方政府可千万不能动摇其「动态清零」的态度,因为这是不论哪一派都必须执行的政策。执行的好就像台湾,执行的不好就像香港,一旦犹豫或误解政策就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想回头再走「动态清零」就不可能了。
台湾的地方卫生局在疫情之初就是在中央的「威胁利诱」中长大的。蓝的卫生局受的是恐吓威胁,绿的卫生局是政策利诱,结果是不分蓝绿都不敢踰越,没得到命令不敢松懈,这才是成就台湾这波防疫成绩的最强依靠。在春节中央放手不干预的情况下,地方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尤其是被绑死惯了蓝营地方卫生局。
台湾防疫成果另外的成功条件是筛查量极低,看看香港现在每日筛出5万以上的病例,台湾1天的最高筛查量根本达不到5万,当然筛不出每天5万的病例。
这么低的筛查量,在2年前就已经被骂个半死,到了诺富特事件才增加了热点普筛,到了今年春节前才增加机场落地筛查。全民普筛或全社区普筛几乎是想都别想,所以根本就不知道社区有没有疫情,标准的以政策掩盖疫情。
所以台湾不是真的没有疫情,是没有去筛疫情。从春节后回大陆的台商就被筛出一堆阳性病例,就可见台湾的疫情平稳,并不完全是真的。这种坏毛病,在Omicron的时代更好用,不筛也不会有人知道,只有出国到仍要筛查的国家才会被查出来。
指挥中心想在1个月后评估全面解封,台湾因为有强大的地方卫生局及验不出病例的筛查政策,现在就可着手开始解封,而不是开始评估解封。台湾绝对不会沦落到香港感染大爆发的地步,因为根本筛不出大爆发的病例。
指挥中心不必假惺惺地放弃地方卫生局的攻击指标不用,却闭门造车自创4项防守指标。用防守指标来评估作战成败,想都觉得危险,应该只想用于对内的认知作战。病毒迟早将会入侵社区,地方卫生局的「动态清零」攻击作战能力,才应该早日成为指挥中心评估的最优先指标。(作者为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