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透过区块链技术进行验证的「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质化代币),2021年全球市场募资金额飙升逾128倍,从1千多万美元直接暴增至48亿美元,NFT伴随元宇宙议题,成为市场最夯的流行语。NFT的创建、交换或销售,如滚雪球般,吸引追求潮流的民眾注意。

就在这一年的时间,NFT让单一数位艺术品拍卖一再创新天价,区块链游戏The Sandbox在它的元宇宙里开发社区房地产「Decentraland」,知名艺人、运动员用NFT吸引粉丝,新创公司因NFT带来创纪录的融资和交易。

市场不乏以NFT为名的吹牛诈骗、洗钱资恐,让人担心NFT是魔鬼;在此同时,艺术、娱乐音乐、怀旧文化有了「NFT化」商品,带动内容创作、早期募资市场活跃,也有人认为NFT是天使。究竟NFT是魔鬼还是天使,源铂资本(Kyber Capital)创办人暨执行长胡一天认为,「全然存之于初心」。

2021年有许多国际大型艺术品NFT由苏富比成功拍卖。文化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沈高毅指出,艺术品的价值取决于有意收藏者的意愿,有的艺术品原本就价值连城,也有可能从收藏者的出价意愿,才能决定市场均衡的艺术品价格。

他分析,NFT是搭着区块链的浪潮,让许多期待透过NFT快速赚钱的参与者投入,「竞相用高额价格购买,只是期待其他人会用更高的价格收购」,而高价买入的目的是透过转手致富,这就具有很高的投机风险,「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出发,NFT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商品」,且一年来发展的太快,自然就有NFT泡沫化的批评。

胡一天指出,全球企业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数位转型,在巨变中找寻新的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这是市场的自然法则,但它无关乎NFT、TFN或任何英文缩写。

NFT确实让旧习有了改革的空间。NFT的技术支撑是区块链技术作为身分数位验证,具有区块链不可窜改、不可替代的特性,让原本不相信数位资产或虚拟商品的一般人,因为有了「可以放在自己数位钱包」的这一层验证,开始卸下心防。

金融科技独角兽Amber Group指出,NFT应用到数位艺术、稀有物品的收藏上,成为凸显价值所有权的最佳方式,运用NFT收藏数位作品,加持信任度,因此能大幅提升艺术品交易的流通性。

Deloitte Private与艺术市场研究公司ArtTactic合作的「艺术与金融报告」研究发现,疫情大流行至今,NFT烧起「数位艺术与收藏品」投资热,艺术金融市场持续推动艺术、金融与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以提升社会福祉;同时,「科技、永续观念及法令监管」对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逐渐扮演起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台湾,多年来受惠于加密货币产业而壮大的MaiCoin集团,搭建Qubic Creator一站式NFT开店服务创作歌手、艺术家,可以因区块链上的资产所有权(IP),不论作品转手多少次,创作者或艺术家都可有效追踪、确保每一次都能从中受益,「这是加密金融跨界所带来的极佳应用之一」。

MaiCoin集团也定期推出公益型NFT,将区块链技术与公益连结,首波推出碳权NFT,鼓励大眾支持减少碳排放,让NFT因此挂上了天使的笑脸。

#验证 #文化 #金融 #数位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