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荣丢出减资震撼弹,原本预期是给股东送上大礼,未料惊喜变惊吓,小股东们反而抢着丢掉船票。虽这其中不乏「假消息」,但共通点都是紧扣经营权之争,让传闻似乎有所本,映照股民内心的担忧。

长荣是在15日傍晚5点重讯,宣布将办理史上首次减资,时间来得突然,能对减资做正确解读的财务人员还来不及说话,就被似懂非懂的投顾老师抢下话语权,一夕之间,减资成为经营权开打的前奏,埋下不安因素。

事实上,这些解读有些是狗屁不通。以昨日最常听到的「先减资、再增资」,藉此增加持股以稳定经营权来说。往下深究,长荣现金减资之后,1年内是不能提增资的,金管会根本不会同意,尤其减超过5成的,甚至会要求会计师出具意见,这是要如何再增资?

再者,长荣明年就要改选,以长荣订出时程是今年下半年减资,根本赶不上打经营权之战。这更不要说,减资后市值没有变,以长荣目前市值超过7千亿,光增加1%就70亿元,是极为沉重的财务压力,亦不可行。

很多散户其实没弄懂,现金减资与弥补亏损减资的差异,甚至大骂「长荣可恶,直接砍掉我6成股票」,但现金减资市值不会减少,也许股数减少了,股价还原后却会拉高,影响较大的是流动性,唯股东权益不受影响。

只是这些不攻自破的假消息,套上经营权之争的说法后,似乎就多了点可信度,于是乎不管海运景气怎样,这样的财务操作是好是坏,统统淹没在那些「阴谋论」里,小股东只怕沦为兄弟相争的牺牲品,被迫出场。

#经营权 #现金减资 #减资 #再增资 #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