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展场入口低矮的圆拱,宛如走入矿坑般,也走入洪瑞麟「掘光而行」的创作歷程。素有「矿工画家」美誉的洪瑞麟,今年逢其110岁冥诞,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以其长子洪钧雄的捐赠为基础,并横向连结时代背景,首次最全面而完整呈现洪瑞麟的创作。

洪瑞麟从小便启蒙于父亲洪祥海而开始画画,后又参与了倪蒋怀设立的台湾绘画研究所,受石川钦一郎指导,并结识陈植棋等前辈,后又赴日本帝国美术学校修习西洋画,视野开扩的他曾经视巴黎为自己的逐梦之地,但却因战争因缘际会留在台湾,更在倪蒋怀的矿场一待便是35年,也成就了他为人熟知的矿工画。

作为少数曾跟着矿工深入矿坑的画家,洪瑞麟在访谈的纪录影片中谈到,当时想记录下这些为生活牺牲奉献的矿工身影,他往往是以底片胶盒装墨水,一枝毛笔、一张随手可取得的工作用纸,就拿来速写,以自己的汗来调墨色更是时而有之。北美馆馆长王俊杰便指出,此展在其创作之外,更以时代感捕捉洪瑞麟何以会投入绘画,走入矿场的时代背景,「画家不是一个人在创作,而是和整个时代有关」。

洪瑞麟的长子洪钧雄,18日也在开幕式上透过视讯表示:「我父亲一辈子的画,平凡、简单、有创意,同时非常浪漫」洪瑞麟很早接触西洋绘画,并画有〈咏卢奥〉等作品,他曾言卢奥画中的小丑与妓女令人感动,因为是深入人生。艺术史学者暨此次客座策展人白雪兰指出,洪瑞麟所画的矿工虽默默无名,透过他的眼和笔,记录着劳动者的肢体美,与阳光照不到的生命尊严。

洪瑞麟的浪漫还表现在对初恋的情谊,当年女方因家人反对只能远嫁日本,多年后返台参观他的画展,两人在原配故去恢復单身后的黄昏之恋,情牵40年,浪漫更甚今时艺人!白雪兰也表示,洪瑞麟晚年移居美国,但每日总在海边看着光影,一边说着:「这里一直过去就是台湾吧!」故乡,一直是他心中的光。

#洪钧 #走入 #长子 #绘画 #洪瑞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