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侵入乌克兰战事进入胶着之时,中美元首指派的最高外交代表,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于14日在罗马进行了7小时的会谈。很明显这个会谈的唯一目的,就是部署紧接着于18日进行的今年拜习首度视讯会晤。
拜习两人曾于去年11月16日进行过一次长达3个半小时的通话,双方努力透过澄清底线与意图,建立两个「假朋友」激烈竞争中的「护栏」(guardrails)。习近平提出「三原则」与「四优先」,拜登也指出美方「四无」与「一有」(无意推翻中共体制、无意寻求军事衝突、不以联盟反中、不鼓励台独,有意愿建设性管理竞争)。
但后来「抵制冬奥」、互控新疆或印地安人「种族灭绝」、新增陆企为制裁对象、「掏空一中」与「诚实地图」等问题上继续针锋相对,关于降低关税、缓和文教抵制、科技封锁和印太军事围堵等问题上也毫无进展,证明「护栏」虚有其名,双方根本是「准敌手」。
俄乌开战后,北京在安理会与联大两度对美欧谴责俄罗斯案弃权。西方极限制裁俄国之际,全球信用卡业务规模最大的中国「银联卡」在俄国掀起办卡风潮。沙乌地等近年与美国益加疏远的海湾国家,更与石油大客户中国商讨用人民币取代美元结算,推动「石油─元」(Petro-Yuan)新体制。2022年起,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占比已从2.7%增至3.2%,匯率持续上升,隐然更有实力提供俄国非军事领域的后援。虽然以色列、印度也不参加强力制裁,但中国「后门」实力最强,又是包括美国、东协、欧盟等全球近120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若因北京放水而严行「连坐」,难保在期中选举前,对景气与通膨雪上加霜。
美国正是在这样棘手的背景下推动拜习此轮会谈。西媒与台媒虽多说这是「美国警告」中国开小门的严重后果,但这只是美方拉高姿态的说词。杨、苏罗马会谈不可能7小时都是中方在听训。如果是那样,势必演变成去年布林肯与杨洁箎阿拉斯加互呛(trade brabs),换来杨二度反讥「没有资格从实力与中国说话、中国不吃这一套。」后面的拜习视讯也不用安排,中俄恐更加靠近,后果严重。事实上双方会晤后分别声称互动是「实质性」与「建设性」的,显示主帅见面还有必要,也还有余地。
目前分析显示,美方开场时客气地提及《上海公报》50周年,相较11月视讯峰会,应该是拜登回应苏杨会里中方质疑美方没信用的答覆。但美方的保证只勉强取得中方「中立」的承诺,不使俄中过于靠近,不使「护栏」完全倒塌,但没有得到北京新的关于制裁普丁的实质承诺。北京仍旧坚持按照自己认知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去「劝和促谈」并提供人道援助,对俄「正常」贸易也不会停。而俄乌解决仍应本于「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摒弃冷战思维与阵营对抗」,这就等于是委婉重复冬奥之际《中俄联合声明》反对北约、AUKUS的立场。
中方除了坚持独立自主应对俄乌问题,也似乎对美留了一个「交易」的巧门,就是提醒拜登北京很重视11月「四无」的承诺,警告华府如果一再失信,会有「颠覆性危险」。而且会议结束北京时间已晚,中方还迅速发出新闻稿以昭信。相比之下美国官方讯息很简短,只说双方团队会依讨论「续办」(follow up),意思可能是落实、也可能是备战。笔者判断,美国期中选举逼近,没有实现「五不」的空间,北京更不可能忘记「唇亡齿寒」,接受挑拨疏远俄国。既然很难有可以交换的,那么就像是川习海湖庄园会与G20阿根廷峰会,这回视讯可能就是「准敌手」再次先礼后兵了。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