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除了带来地缘政治上的重大改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附带」的改变:核电卷土重来,再次受到重视。

乌克兰战争对全球经济的衝击,最具体又重大的是在能源领域。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排名第3的石油生产国,欧洲在能源方面对俄罗斯依赖深,各个国家情况不同,但大体上是3到5成左右的能源从俄国进口。

俄乌战争爆发后,除了立即性的能源价格飙涨外,各国也开始思考与研议能源结构与来源问题。

因此,外界看到,比利时日前决定把预计2025年除役的2座核电厂,再延役10年,理由就是「值此地缘政治动盪不安之际,延长使用核电有助于我们降低对化石燃料的倚赖」。英国首相强森表示要「积极」促进英国核电产业。根据外电报导,英国政府正为此订定计画,目标可能是在2050年把核电产能提高5倍。另一个准备废核的德国,也出现让核电再延役的声音了。

其实,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全球天然气就已因各国为了减碳,纷纷「以气代煤」导致价格飙涨时,出现了重新检讨核能政策的声音,战争更凸显把供电与能源全重押在天然气的风险极高,各国的转向并不意外。

蔡政府要全面废核、把天然气发电拉高到5成,不少专家早就警告风险过高,特别是台湾天然气全部靠船运进口,非常容易因自然因素或两岸紧张等情况而「断气」,但蔡政府一意孤行,连国内那么明显又致命的缺电现象已经频频出现,仍坚持废核。

看看先进国家因应时势对能源政策作修正,蔡政府能否反省、效法之?

#声音 #能源 #再延 #天然气 #俄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