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布最新本轮疫情数据推算,估计超过440万港人感染。医学院长梁卓伟表示,所有科学证据表明第5波疫情高峰已过,如无新变种病毒再袭港,估计到4月底,感染人数将降至3位数。若八成人可获得新冠口服药物,此轮疫情死亡人数到4月底会有8400人左右。
香港昨新增1万4152例确诊,连续4日低于2万例。第五波疫情累计106万3千多例个案。另再增245名患者死亡,本轮累计6151死,死亡率升至0.58%。
港大医学院又估算,假如以流感方式处理新冠疫情,假设在6月1日全面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估计第六波疫情随即到来,持续约两个月,总共有220万人感染,每日有500人入院,死亡人数约1500人。届时公立医院可以应付入院人数不会超出负荷,而即使开放航班,每日最多有1千例输入个案,亦不会对第六波疫情有负面影响。
梁卓伟表示,估计香港已有约6成、即440万市民感染,按推算至4月21日政府预计第一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时,感染数字已回落至3位数,需要考虑不同选项如何逐步回復正常。他提出,选项一,即继续「动态清零」策略,需要做全民检测,惟不止检测3次。有可能发现大量有病毒残余人士,需要考虑如何追踪隔离,同时要找出仍有传播力的隐型患者,有一定难度。
另一条路线,就是延续目前「减重症」、「减死亡」及「减医院负荷」的三减策略,令入院人数不超过医管局承载量,不再争取找出最后一名感染者。他称难以考虑政治经济民生等因素,选择继续清零与当成流感最终都是同一条路,只是清零作为中转站可增加应对时间,但到时最终要面对的病毒就不是Omicron,而是传播力更强的新变种病毒。
梁卓伟说,目前科学界普遍同意,新冠病毒会持续存在于人类社会,第六波疫情一定会出现,无法永远严格防疫策略。在放宽防疫措施后,定会面对一波爆发,最重要是提升社会应对能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