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湾逐渐迈向超高龄化社会,愈来愈多人开始重视健身及运动所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更注意自己是否有因为老化而伴随的疾病,常见例如骨质疏松症,失智症和今天要谈到的主题-肌少症。在诊间最常听到的问题是:「是不是年纪大了有肌少症,所以腿愈来愈没有力气?」、「虽然运动有好处,但听人家愈运动反而关节退化愈快?」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肌少症以及如何治疗吧!
随着身体的老化,肌肉蛋白分解的速度会慢慢大于合成的速度,进而造成肌肉量的减少。根据统计,肌肉力量在30岁时会达到高峰,之后每十年会下降12~15%。然而造成肌肉量的减少有很多原因,老化是其中一个,主要是因为细胞中的粒线体老化产生的肌肉蛋白合成下降,分解增加。再者,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皆以静态为主,加上运动习惯不易养成等,也会造成肌肉质量下降。另外,我们的内分泌系统随年纪增加,开始有胰岛素阻抗造成高血糖让身体呈现相对发炎状态;其它像是营养缺乏或是有其他自体免疫性疾病等也都是造成肌少症的原因之一。
要诊断肌少症有三个要件,包括肌肉量的降低、握力下降和步速下降。最常用来检测肌肉量的仪器包括双能量X光吸收仪(DXA)和生物组抗仪。而握力下降可以用等长收缩握力器来测量,至于步速如果每秒小于0.8公尺被认为是功能不佳的表现。肌少症除了造成功能衰退以外,也会增加跌倒风险、住院天数、也会增加发生骨折的机会。
营养部分建议要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取,像是瘦肉、蛋、豆和鱼类。举例来说,以一个成人60公斤,一餐约要有1~1.5个手掌大小的瘦肉。富含白胺酸的食物也适合肌少症的人,像是鲑鱼、糙米、鸡蛋、大豆、坚果和牛肉等。市售的营养补充品可以用来帮助饮食不均衡或是咀嚼能力不好的人,但若要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功能表现还是必须有适度的运动。运动的类型很多,有氧运动建议一周三到五天,每次30分钟,可以利用快走、脚踏车或是水中运动来执行。阻力运动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重训,建议能一周两天,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来进行。对于年龄较长的人,如果能再增加一些加强平衡和协调的运动,可以减少跌倒的风险,像是太极拳就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对怀疑自己是否有肌少症或是相关问题,建议还是要谘询专业医疗人员或是健检时选择适合的检查项目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