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之所以不断标售土地,动机绝不是为了炒地皮,当然是为了能促进地方建设繁荣,尤其是当台积电带着高科技产业的供应链集体南进往台南、高雄设厂之后,地方政府在标售土地上更是「趁胜追击」,不断划出新的重划区,已成为地方政府不分蓝绿有志一同的行动,全台湾从桃园、台中、嘉义、彰化、台南、高雄,去年以来土地标售遍地开花,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标地收入。
但另一方面,在土地标售的过程中,各建商集团激烈竞争之下,土地价格自然会被垫高,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时候土地涨价的部分,一定会透过房价的订价,再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房价也愈垫愈高。
上述的连锁效应,对中南部的民眾尤其是一大衝击。当然,高科技大厂南进,自然会给当地带来周边产业,例如服务业等更多就业机会,但这些就业机会提供的薪酬,却不能追得上当地房价上涨的速度,于是,真正买得起当地新成屋的,现在反而仅剩下从外地移入的「科技新贵」,但当地的民眾,数年前还买得起新成屋,但现在当地的房价上涨一日千里,也使当地人和新成屋的距离「愈来愈遥远」。
也因此,各地方政府在标地时除了看到表面上亮眼的,以一栋栋新的高楼大厦所代表的荣景之外,也应该看到台面下,其实当地居民的「居住正义」正在不断流失当中,以往最需要盖社会住宅的是大台北地区,但或许,中南部在房价不断飙高,已远超过当地人的薪资所得水准所能负荷之后,当地人「买不起房」的问题其实正在恶化中,地方政府是否也应思考,是不是该好好准备更多「社会住宅」来改善这些后遗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