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委会主委邱太三有没有说「两岸应该互相承认主权」?真相迷茫,两岸舆论都把这笔帐算到他头上。邱太三的相关发言是在3月23日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上,但他并没有说「互相承认主权」。他说的是:「如果维护中华民国主权不算台独的话…,我们跟大陆做任何协商或谈判时,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基本条件。」

邱太三的说法随即被蓝营指为「向前总统马英九的『两岸互不承认主权』靠拢」,为了与马英九区隔,邱太三些补充了说法,他说「和马英九主张不太一样,国民党在面对中国时,应该要大胆坚持中华民国主权,而不是互不承认主权。」接下来陆委会官员以不具名方式提供中央社进一步解释:「马前总统的说法『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已不足,应『互相承认主权』。」

邱太三没有讲出「两岸应该互相承认主权」,这句话也不算是陆委会的正式表态,因为陆委会没有对此发新闻声明,亦不见于官方网站。「互相承认主权」的说法,民进党政府各单位无任何呼应,因此这不算是民进党的新立场。

「互相承认主权」的说法,是陆委会某官员没抓准尺寸所以民进党不敢背书?或可能是故意释出以测风向?若是测风向,应要经过周密讨论程序,要有申论文字,不该只有短短几字。

「互相承认主权」其实比前总统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两国论)更大胆,更向台独靠拢。两国论提出时,当时国民党要员连战、胡志强等皆拥护,时任陆委会主委苏起表示:「两岸关系不是内政关系」、「今后将不再使用『一个中国』等说法。」但后来政府藉着英文说帖,逐渐把两国论的用词与台独区隔,两国论定调为Two-State Theory,意味是「一个国家/民族(One Nation)下的两个政府/国家机器」,留下了「『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的诠释空间。

今日的「互相承认主权」比起当年两国论的最终版本,在主权议题上更靠近台独。但台独是中共对美国与台湾画下的红线,如同「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海峡现状」是美国对台湾与大陆画下的红线。台湾无能争取自主空间,只能听命于大陆与美国,此刻陆委会与政府其他部门不敢继续表态「互相承认主权」,显然还是乖乖待在轨道里。

儘管邱太三的「中华民国」,按照民进党的定义,主权不涉及大陆,只限台澎,与国民党的主张、中华民国的宪政规定不同,但他说「国民党在面对中国时应该要大胆坚持中华民国主权」,值得参考。前总统马英九执政时,他和时任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多次讲「中华民国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更于国际场合宣称。即便国民党输了政权,2016年时是新北市长的朱立伦也曾在备询时,短短10分钟内「中华民国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强调了4次。这些气魄在2017年后,往来两岸的多数蓝营要员噤声了,即便身在台湾时也少讲,面对中共发言的逐渐强硬,蓝营三大公九大老自以为失去了诠释两岸关系的空间,随之退缩。

「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非破坏两岸关系的魔咒,马英九时代的陆委会把印有这句话的文宣当作伴手礼,送给来台参加两岸高层会谈的贵宾。这句话是中华民国政府捍卫自身的基本立场,合宪、合法,也合理,因为当今宪政定义下的中华民国是台湾与「一中」的连结,没有了中华民国,台湾要不就是北京政权定义下的一省,要不就是台独。连大陆智库面对中华民国都有「中华民国可爱论」、「超越主权思维」、「球体主权」等务实论调,比某些蓝营大老更珍惜中华民国。

国民党批判邱太三的声明字字精彩,只可惜少说了:中华民国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作者为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

#说法 #承认 #台独 #陆委会 #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