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定古蹟赤嵌楼时隔28年再度启动修復,预计2024年10月竣工,见证台南建城400年时刻。负责修復的建筑师许正杰说,此次将去除墙基歷年修復涂上的4、5层水泥,回復原始的白灰面风貌,漆作则将以传统桐油加上矿物性色粉,而非以往使用调和漆,重现古蹟色泽。

赤嵌楼是台南重要古蹟之一,每年吸引7、80万名观光客,门票收入超过2000万元,这2年受疫情及园区修復工程影响,游客降到约40万人次,台南市文化局期盼,整体工程完工后,赤嵌楼可望重现往日荣景。

昨天动土仪式由市长黄伟哲、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副局长粘振裕等人敲锤动土,祈求修復工程平安顺利。黄伟哲说,台南近年有许多新的文化景点,但赤嵌楼永远不能被抹灭,期许在现代技术工法之下,修復后的赤嵌楼能保留原来风貌,且能维持保存更久。

文化资产管理处表示,赤嵌楼为荷兰人1653年建造的「普罗民遮城」,清朝增设中式楼阁,日据初期曾作为陆军医院,1965年、1994年两度修復,2016年0206大地震未传严重损害,因长期使用及环境气候危害,建物本体多处裂化损坏,去年获文资局补助,总修復工程经费为6040万元。

许正杰表示,此次修復工程包含海神庙、文昌阁、蓬壶书院、臺基、荷兰时期入口遗构及荷兰时期棱堡遗构等,考量赤嵌楼为重要观光景点,工程将分2期进行,第1阶段先修復文昌阁,开放海神庙供游客参观,第2阶段则开放文昌阁、修復海神庙。

他说,以往修復未循传统工法,有裂缝就用水泥涂上,此次将试图回復墙基原本白灰面,此外,漆作将以传统桐油加上矿物性色粉,以传统工法重现古蹟色泽与色温。

#修復工程 #海神 #赤嵌楼 #重现 #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