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政府为期42年的开发援助(ODA)于3月底结束。日媒报导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反日政策,质疑对中ODA必要性的呼声在日本高涨。ODA一直被视为日中关系的「稳定装置」,支撑日中经济领域合作的ODA退出歷史舞台后,将导致日中人员交流减少、交流渠道变窄。

日本对中国ODA始于1979年12月,在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问中国后,启动日本全额负担、160亿日元的中日友好医院建设。而ODA实施机构「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相关人士表示,作为无偿资金协助,迄今仍然是日本歷史上最高金额的项目。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2018年访问中国时宣布将结束对中ODA,双方虽确认会在第三国基础设施开发领域展开合作,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日中合作未见具体进展。

报导指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于2010年超过日本。2012年随着日本实施钓鱼台国有化后,中国出现反日示威,中国海警局船只近期也不断驶入钓鱼台邻近海域。日本国内近年因此针对对中ODA採取严厉态度。

据报导,在援助活跃的时期,日本派出约100名志愿者和约50名农业等领域的专家长期在中国活动。一名日本外交官惋惜地表示,以ODA为由能深入中国内陆了解现状,并得以与眾多中国人接触。ODA结束势必将导致两国交流减少。

报导引述分析称,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导致世界分化成美欧和中俄为主的两个阵营,在ODA也没有的情况下,若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生危机,可能无法遏止日中关系继续恶化。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日本退出对中ODA后,欧美仍继续提供对中援助。报导称,虽然欧美在人权等问题上批评中国,却仍又想努力进入中国这一巨大市场。

#开发援助 #交流 #日中关系 #结束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