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保意识抬头,愈来愈多人认同环保自然葬,在死后採取树葬、花葬、海葬等环保葬礼,台北市目前共设立2万8260个树葬、花葬穴位,市议员汪志冰指出,选择环保葬的人数,在10年间足足翻了8倍,她质疑5年后恐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市府应尽快设立新园区。北市殡葬处对此回应,依民眾需求持续扩大穴位。
许多民眾考量后代子孙人少,盼能透过简单的祭祀,减少子孙困扰与负担,大多会选择环保葬,而树葬、花葬是将往生者骨灰研磨处理后埋入土内,约3年左右,可分解重复循环使用,海葬则看天候状况,乘船出海至规定海域抛洒骨灰,程序较多不确定性高较少人选择。
汪志冰指出,台北市设有「树葬园区」咏爱园共7900个穴位、落羽之秋8000个穴位,坐落在文山区的富德公墓;「花葬园区」臻善园1期有5000个穴位、2期有7360个穴位,位于阳明山的臻善园。据她了解,因去年2个园区刚启用,目前尚无规画新园区。
汪志冰分析,北市去年选择花葬高达3221人,爆炸性成长了33%,有可能是前年艺人黄鸿升以花葬形式长眠于阳明山,间接让更多人认识环保葬,2011年选择环保葬仅811人,去年已多达6642人,10年间足足翻了8倍。
她推估,2024至2026年选择环保葬将有2万7743人,4座园区的总负荷数在2026年底将趋近饱和,建议殡葬处应即刻盘点北市可使用的空地,尽速研议并决定新园区设址。
殡葬处回应,环保葬会循环使用,目前盘点后还有大约8000个穴位,加上树葬区有部分穴位休养半年后,可再开放给其他人使用,未来视民眾需求持续扩大穴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