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镜电视5月8日的开台日只剩1个月,然而,一连五换的董座人事内斗所引发的风波,加上政商媒的复杂角力关系,让「民间公视」变成眾矢之的,立法院对NCC的不满几乎达到最高点。

立委除了要求NCC针对「近期媒体申设及经营管理争议相关处理问题」提出调查报告之外,也召开公听会寻求专家学者意见。结果,公听会的学者炮声隆隆,挞伐NCC的种种决策,NCC也快要完全丧失独立机关被赋予的信赖感了。

令人不解的是,立法院在3月30日召开公听会,NCC在3月31日提出调查报告,但报告内容却丝毫不见反省,外界对镜电视的各种质疑,NCC在报告中所有重点几乎不提,或者推锅否认,不然就是老话一句「依法行政」,真的不诚恳。

NCC在陈耀祥主委的带领之下,无论是行事作风还是决策方向,都跟过去的NCC风格迥异,屡屡被怀疑是政治打手,都快忘记NCC是执掌台湾通讯传播产业及政策的重要舵手。因此,在公听会中,专家学者除了质疑镜电视的争议之外,更大的批评是NCC无法受到外界制衡的现况,立法院的质询在NCC的顽强抵抗之下显得徒劳无功。

那么,如果NCC要放弃监理的守门人角色,镜电视引发的问题要怎么收尾?外部公评人或许是最后的希望。3月10日,镜电视外部公评人翁秀琪教授根据《镜电视新闻台外部公评人设置章程》,就「镜电视经营团队是否干预新闻自主」已经展开调查,而NCC之前也表示会请公评人说明。根据报载,首波访谈已在17日执行完毕,目前进入证词比对及事证查核阶段。

外部公评人制度是镜电视审照时很重要的关键,不但是首创,翁教授更是通讯传播学界声望地位极高的专家学者。在目前阶段看来,公评人由内而外地启动调查机制,可能有望摆脱政商媒角力战的恶性循环,但如此大破大立的调查评鑑机制,执行压力极大,却是唯一能够开门揭发真相的机会。

从另个角度来说,公评人所提出的报告其实是对NCC的压力测试。NCC在立法院提出的报告内容相当浅碟,无法厘清外界争议。若公评人提出的内部报告能梳理事实,反而显示出NCC对镜电视争议的掌握能力不足。就算为了核准执照提出的数十项附带条款,也无法避免新闻台受到政商媒介入的事实。

简而言之,外部公评人的有效性,可能就是NCC无能治理的证据。甚至可以想见,若未来各家新闻台都採纳外部公评人制度,NCC就应该重新检讨当前效率极差的监理政策,全面检讨卫星广播电视执照的审查、换照与撤照的监理标准。

尤有甚者,近日又传出镜电视的股权买卖讯息,具体原因虽然眾说纷纭,但又让镜电视开台前再次面临挑战。镜电视的争议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对NCC的质疑与谴责,却是许久未能停歇。(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

#公评 #调查 #NCC #立法院 #新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