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能源局启动离岸风电第三阶段第一期选商,要求开发商须通过环评初审及其他条件才能参与竞标,申请案陆续送至环保署待审,能源局在环评审查时一再重申,已与相关部会排除敏感区位,但国防部、渔业署等仍质疑相关设计,也有环评委员质疑生态调查不完整,须补正资料再审。
环保署综合计画处处长刘宗勇表示,已有9案开过环评专案小组第一次会议,在经济部协调下,风场位置比较没有问题,目前比较多问题的是海缆,因海缆设计时可能经过如军方射击场域、禁渔区、中油海管、锚驳区等,有待经济部再协调。
渔民权益暨环境永续中心研究员吴斐竣说,第三阶段未设置共通廊道,导致至岸上海缆常会触碰到人工渔礁禁渔区,「离岸风电应要有通盘的海域空间规画」;业者往往只调查当地渔民的意见,却忽略4至5海哩外的渔捞作业往往是跨县市,加上渔业署未在西部海域划设如北方三岛的「红灯区」,损及渔民权益。
吴斐竣已参加多场离岸风电环评,他表示,第三阶段的离岸风场问题包括「没有共通廊道」、「调查渔民意见失当」及「赶时程忽略生态调查」等。
吴斐竣以中部外海、领海外界线、两岸直航航道与南北通行航道构成的三角形海域为例表示,现已有5个开发计画,每个风场都宣称自己的计画没有替代方案,但从国家整体角度来看,同一海域的各个开发计画实为彼此的「替代方案」。
吴斐竣说,环评至少应做到将同一开发业者所提的相邻开发案进行联席审查,并要求各项模拟合併进行,且将邻近离岸风场资讯纳入以评估累积效应。
吴斐竣指出,渔业经济评估方面,因为离岸风机盖在临海,北能、加能等开发与大型拖网渔船作业有所重迭,但却不见开发单位拿出整年度的生态及渔业调查资料,没有一整年的资料就无法了解海域在开发前的现况,也就无法真的做到环境影响评估。
彰化县环境保护联盟总干事施月英表示,彰化海岸线受浊水溪影响,浊度很高,在浊度这么高的海域打桩,噪音、泥沙、震动等「水下空污」对底栖生物、鱼类、鲸豚的影响都不清楚,业者提出的做法难以说服大家,这是为何环评常有争议的原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