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开展大规模逆回购操作后,中国人民银行4月以来的逆回购操作规模,已回到人民币(下同)100亿元的水平。截至7日止,人行在本月四个工作天均展开100亿元逆回购,同期到期规模7,000亿元,合计人行向市场回收资金6,600亿元。
据专家分析,人行近期净回笼动作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走向紧缩,相反地,鉴于本土疫情爆发,经济下行压力之大有目共睹,人行宽松政策或「箭在弦上」,降准、降息等政策「子弹」随时待发。
人行7日公告,当天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00亿元逆回购,利率持平2.1%,为4月第四个工作天开展百亿逆回购。当天有1,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意即人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1,400亿元。累计4月以来,公开市场共有7,000亿元逆回购到期,投放400亿元,累计净回笼6,600亿元。
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要高度重视和警觉新挑战;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援,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还要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高盛指出,与前几次国常会后人行立即做出反应形成对比,这次会议没有明确提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但该机构认为,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和存准率可能是支撑经济增长「一揽子计画」的一部分,预期政策利率和存准率将分别下调10和50个基本点(BP)。
开源证券首席分析师陈曦认为,国常会重点在于「宽信用」,而非「宽货币」。再贷款作为一种基础货币补充方式,客观上降低了降准的可能性。他认为,4月是美国联准会升息过程中难得的空窗期,如果4月降息仍然落空,则显示本轮稳增长的重心并非「宽货币」,而是「宽信用、宽财政、松地产」。
此外,由于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极速攀升,截至6日晚,中美利差跌破20个BP,与市场此前所共识的80BP至100BP的「舒适区间」相距甚远,触及歷史较低水准。业内人士认为,在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下,中美利差缩窄仍是趋势,倒挂亦有可能出现,但这对于全球资本配置的影响主要停留在短期情绪层面,不构成货币调控的明显掣肘,人民币匯率仍将保持稳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