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弱。3月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5和48.8,较上月下降0.9和1.9个百分点,均降至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至47.2。统计局解释,近期国际地缘政治衝突加剧,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可能导致外需走弱。

3月下旬受到疫情影响因素,开始出现一线城市严格封闭的状况,工厂也有停工消息,然这些都是逐步开放边境的过程,中国政府手边可操作的工具越来越多,相比2020年3月疫情影响衝击已渐淡化,可预期疫情控制时间,相比2020年是更短的时间。

短期趋势可观察的重点有几项:4月中旬创业板会陆续发布业绩预告,届时搭配海外公司财报发布,有利于缓解市场对于乌俄衝突所造成的原物料衝击及中国防疫所造成的业绩不确定性。

目前市场的恐慌,主要是无法估算这些利空的损害。季报公布后,公司开始对外发布好消息或坏消息,以及上修或下修未来需求,凡是利空因素可量化后,市场就会对于这些利空做出短期平衡,因此聚焦长期的趋势才是现阶段市场最需要做的事。

首先中国房地产政策在2021年底达到极端严峻后,2022年初开始官方开始逐步放松对房地产监管,且房地产资金链问题也在2~3月逐渐缓解,房地产供应链也开始逐渐从谷底回升,可预期后续如家居、建设、工程机具及钢铁水泥需求都会有所好转。

第二个重点是,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相比前一次的由煤炭转石油的能源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由石油转向新能源,因此中国的地位更加重要,全球风电跟太阳能的生产厂商,中国供应链几乎横扫全球市场,比隆基或阳光电源、金风更便宜更高效,且产能供应稳定的厂商只能在中国地区找寻,中国制造的角色几乎无可替代。

第三点是,EV及自动驾驶趋势带动创新产业发展,相比智能手机产业链更深耕中国的状况。

特斯拉比苹果更早发现中国制造优势,将产线移至中国且更早深入与中国的合作,如一体化底盘设计,若是无中国设备厂商力劲,可能一体化成型的设计会晚两年上线。特斯拉在磷酸锂铁的产能,若无寧德时代的快速支持,特斯拉在中国无法这么快推出低价版短续航产品。

以上两种技术若无中国制造,特斯拉要达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可能还要再缓几年,此外目前特斯拉或是全球所有车厂在自驾车关键元器件如镜头、镜头模组、CIS感测晶片等中国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第四点中国在产业升级趋势仍持续存在,由于中美衝突导致中国在半导体及高端制造更加快发展,不只半导体,在材料领域、PCB及设备领域都全力加速国产化进度,间接也加快提升中国制造业升级。

虽然中国GDP增速放缓,但从结构上观察,中国正在努力维持高于已开发国家的GDP增速,然经济结构趋向于已开发国家的结构,这是有别于过去其他国家发展进程,因此在过去一年外资报告也提及中国将会走出更中国特色的经济之路,可以从创新及科技领域看到更高的增长。

目前的中国投资市场,我们更需要聚焦中国长期发展的优势及政策方向,并且用长线的思维去投资该市场,短期的市场底及政策底已逐渐成形,待基本面落底后,将会赢来较好的长期超额报酬。

#中国 #厂商 #房地产 #利空 #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