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去年在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亲自推动下,开始实施教育「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一年来不仅深刻影响了大陆基础教育生态,还对大陆补教产业乃至背后的资本生态造成重大衝击。台湾学生同样承受沉重的课业压力与补习负担,大陆「双减」可以带给台湾什么样的启发?
推动共同富裕施政主轴
回顾1年来大陆「双减」主要整顿对象,一是严格禁止体制内教师从事有偿课外补习,二是大力清理和缩减社会上私营教育机构规模。其中,对英文教育培训的整顿又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大陆多地教育部门採取对英文课程「降格」处理,如辽寧中考英文科总分降低20分,上海不再将英文列入小学三至五年级期末考试科目;另一方面,大陆市场监管总局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等私营补习机构祭出人民币3650万元高额处罚,上述机构又以英文专门培训居多。
大陆官方对英文教育和补习施以重拳,引发不同面向的解读,有人视为北京拒绝国际化、排斥西方的标志,也有人认为是当局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名打击上市民间企业的一部分。上述猜想可能都有部分事实作为支撑,但基本上都忽略了中共近两年来最着力推动的施政主轴:共同富裕。在「共富」逻辑之下,教育尤其是属于公共服务的九年义务(国民)教育,既牵动着「物质层面的共富」也牵动着「精神层面的共富」,自然成为中共高层重点关切对象。
大陆教育不平等、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衍生出不少社会问题。首先在最表层,大陆课外补教行业出现高度市场化、甚至财团化倾向,除了对学生自身造成学习、心理巨大压力外,对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经济负担不可小覷,尤其当大陆「一胎世代」逐渐成长、生儿育女,形成「倒金字塔」独特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个钱包」重金投入孩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生不起、养不起、教不起」困扰大陆一二线城市居民,加剧了大陆少子化、老龄化困境,进而威胁到大陆长远竞争力。
民营教育行业蓬勃发展固然是市场经济繁荣的一面,但愈来愈高的课外补习成本,自然也「养肥」了一个特殊阶层。「双减」政策实施前,在美股上市的大陆最大英文补教集团新东方,短短十年间单位股价从30美金飙升至近200美金,早在2017年时大陆名牌大学毕业生进入新东方担任补习教师,首年就可拿到近20万元人民币,入职3年的年薪更可达到近40万元人民币,这个价码放在台湾,甚至高过台积电工程师。俗话说水往高处流,私营补教业野蛮生长,与公办教育资源形成「剪刀差」效应。当「市场经济」反噬「社会主义」,必然引发中共执政者警惕。
引导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深层次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不仅大陆大中城市「学区房」热潮无法降温,更拉动房价差距,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造成贫富固化。以大陆最顶尖的北大、清华为例,一项调查发现超过40%新生在入学前有出国经歷,显然来自富人家庭,农村和贫困地区新生比例在20%以下,千年来中国科举「寒门出贵子」放诸当今不復存在。
对此,大陆北京、深圳等地採取公立中学名校教师全市大范围轮岗的行政手段,以及将名校所在地与生源地「脱鉤」,试图引导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此外,大陆高考亦收回一些省市的自主命题权,扩大「全国统一卷」范围,意在拉平起跑线,让更多中西部及乡村学生圆名校之梦。
两岸都深受「唯有读书高」儒家文化薰陶,加上近些年大陆不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赶上台湾,两岸青少年及家长面临的教育问题愈来愈相近。台湾教育M型化、升学压力大、补习负担沉重,政府教改政策一波接着一波,反而使教育机会更不平等,富人子女可以得到更多教育资源与更好的发展机会。两岸制度不同,大陆「双减」或许有运动式、一刀切的问题,但直面问题、快速行动,让社会往更公平的方向移动,台湾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