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县的手孔盖多达21万6000多座,只要埋设管线或翻修路面,手孔盖就得再翻一次,造成路面像补丁,更导致坑坑洞洞,倍受诟病。彰化县政府首创在彰化高铁特定推动手孔盖地下化,并採取微创工法,透过技术性改良,希望逐年解决路不平问题。
道路平不平,是县民最有感的事,但真的到处都看得到凹陷的手孔盖,特别是在商街、住宅区的道路,手孔盖破损情况更密集,柏油才铺上,常常不久就损毁了,让人莫可奈何。
手孔盖破裂,是造成机车骑士擦撞、摔伤的主因之一,彰化县近年推动手孔盖减量和地下化,但每次进行电力、电信等管线检修时,手孔盖一翻,总是再次留下破疤。 彰化县工务处长林汉斌表示,以往要翻手孔盖,都採用俗称「豆腐块」的传统方形切割工法,需先切割,再将原路面打除、把手孔盖提上来,维修后再降下去,是造成路面破坏的主因。
工务处和台电首次在彰化高铁特区推动「手孔盖启闭微创工法」,并邀公路总局和各乡镇公所来观摩,新工法只需以切割方式就能吊起孔盖进行管线施工,復原时再将孔盖吊回,较传统工法节省2小时,施工成本节省一半以上,路面不需开挖,不会破坏路面平整,且符合环保概念,降低对交通的影响。
彰化县长王惠美表示,县府推动手孔盖下地,配合道路刨铺,每年约增加1700座手孔盖下地,新工法将全面来推广,逐年来改善道路不平的现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