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去年监管层针对互联网、教育、游戏、医美、医疗出台一系列整改措施,各种官媒也不时点名白酒、乳制品等不同消费品存在乱象,整个金融市场瀰漫着政策不友好的氛围。

同时,美国对中国贸易战从未停歇,半导体先进制程相关的设备材料晶片不得出口至中国,美国证监会要求不符合审计规则的中概股将退市,在本次俄乌衝突中,更凸显了中国对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潜在威胁。内忧外患夹击下,本次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可说是中国政策的重大转变,从2021年的左倾转为迎合市场需求,预期往后的政策将较有利于经济发展,「政策底」已现。

3月下旬上海疫情转趋严重,从个别感染者足不出户、小区封闭式管理,进而演变到全面性封城,对经济的衝击可想而知。然而,试想如此严格的封城,人员、物流均停止流动,一周后新增确诊数即有望拐头向下,两至三周后有望再次达到「动态清零」的政策目标。

即使昆山、无锡甚至其他长三角城市,也面临潜在风险,但其指标性显着低于上海,对于经济的衝击也较低。如此我们可以预期,本次上海疫情最恐慌的时间有望逐渐过去。

国际方面,俄罗斯在布查屠杀平民事件后,预期乌俄战争将持续更长的时间,欧美将针对俄罗斯提出新一轮制裁,短期内市场将反映和谈机率降低、通膨压力增加,市场风险意识提升。然而由于乌俄衝突已进行约一个半月,愈往后战争对市场的影响逐渐钝化,市场观察重点将转向基本面的发展路径,如粮食能源短缺、通膨、升息、需求萎缩等。

反观中国,现处于降息阶段,经济虽面临压力,但刺激政策可期,近期已有多个地方政府,试探性地放宽房地产限购政策,后续还可以期待减税、降准的政策。

通膨问题方面,中国政府对于物价管控严格,CPI权重中猪肉价格还处在下降周期,石油、天然气等甚至可以享受来自俄罗斯折扣价,中西在通膨、升息循环刚好处于对立面,后续中国市场应可免疫于Fed升息、殖利率提升所造成市场衝击。

值得留意的是,俄乌战争促使欧美于逆全球化的脚步更加坚定或加速,例如欧洲须加快其他能源供应,包括俄罗斯以外的油气供应,或者核电、新能源等自身能源供应,美国计画增加自身半导体制造、动力电池材料的供应能力。

中国作为传统出口大国,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不断强化内需市场,从而做为另一个经济支柱。去年习近平提「共同富裕」对平台经济、高端消费的各种打击,在达到一定政治目的后预期将缩手,监管层必将意识到健康活跃的内需市场,才能够承接出口的动能。

2022年11月将迎来万眾瞩目的中共二十大,预期将总结近年的施政成果,并确立领导人在党内的地位,此一会议的重要性极高,因此会议前必须维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甚至可能搭配利多释放创造出繁荣的景况。

当前的市场处于波动较为剧烈的阶段,投资者可以保持一定现金水位灵活应对。随着后续上海疫情告一段落,市场陆续反映俄乌战争持续时间拉长之后,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批逢低布局,参与下半年的中共二十大行情。

#有望 #中国 #能源 #通膨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