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物价变化
近期美国物价变化

美国今年3月CPI年增率(通膨率)升至8.5%,是1982年以来最高,年增率这么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油价于3月飙涨,其二是去年同月CPI仅264.8,待下半年升至271.7~278.8,今年下半年的CPI年增率就不会太高了,年增率易受去年同期的干扰。

■美国经季节调整的核心物价,今年1~3月,与一个月前比较的涨幅(月增率)依序是0.6%、0.5%、0.3%,与三个月前比的涨幅依序1.7%、1.7%、1.4%,与六个月前比的涨幅依序2.7%、3.1%、3.1%,与12个月前比的涨幅(年增率)依序6.0%、6.4%、6.4%,有收歛的趋势。

什么是物价涨幅?这好像是多余的问题,事实不然,大家都谈涨幅,但涨幅得有个比较的对象才行,譬如说比上周涨多少,比上个月涨多少,甚至比上年同月涨多少,有个比较的对象,这样涨幅才是有意义的,否则鸡同鸭讲,什么也谈不清楚。

平常,我们说鲜奶、咖啡、香蕉涨了,大概是和自己印象中的价格比较,既是印象,就不会是很久远以前,常是上周或上个月。不过,如今各国发布的物价涨幅,通常是和一年前比,这个涨幅和我们的直觉不太一样,我们不可能还记得一年前洋葱一个多少钱,鸡蛋一斤多少钱,虽然都谈涨幅,但理解上却有很大的出入。

譬如说,我们常听到台湾消费者物价(CPI)涨幅已连续八个月超过2%,要小心,这里指的不是月增率,而是年增率,要是每个月都比前一个月涨2%(月增率),那社会恐怕就要沸腾了,但像这样叙述的确会让人以为上月比前月涨2%,这个月又比上个月涨2%。

今天,美国大概是全球物价涨的最厉害的国家,今年1~3月的涨幅依序是7.5%、7.9%、8.5%,这个数字自然是年增率而非月增率,也就是和上年同月相比的涨幅,如果我们以为这个涨幅是月增率,那美国大概就要崩溃了,试想每个月都比上个月涨7%,到年底已比年初涨了110%,这种涨势连两次石油危机都望尘莫及,还能不崩溃吗?

从月增率观察,半年来美国CPI扶摇直上,3月已达1.2%,而不含能源及食物的核心物价(core price)则逐月趋缓,至3月已降至0.3%,为近半年最低。从月增率来看,我们会发现CPI与核心物价走势相反,说明了这一波由能源所推升的通膨,其影响层面还未发散,未来只要油价回落,通膨压力自然就会消失。

原油一年来到底涨了多少?去年此时布兰特原油64美元,受俄乌战争影响,今年3月上旬一度升破130美元,近日虽缓了些,仍达110美元,比去年同期涨了将近一倍,涨势非常之大。美国半年来能源价格月增率明确反映了这个现象,年初涨势温和,及至3月一跃而大涨11%,能源价格飙涨如此,难怪通膨率会升至40年来最高。

不同于年增率会受去年同期影响,月增率可以让我们看出物价涨势的节奏,我们看到去年下半年数基高,不用水晶球就可以猜到今年下半年的年增率会低一些,因此有时候年增率易受误导,明明月增率趋于收歛,却可能因为去年基数滑落而飙高。相对的,月增率就较为敏锐,从其逐月变化是趋向收歛或发散,即可估计出通膨的发展,以美国为例,由核心物价逐渐收歛看来,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物价涨幅是浅显易懂的日常用语,但所谓涨幅每个人的想像都不一样,为此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资料库提供了多元的算法,可与一个月前比(月增率)、与三个月前比、也可以和六个月前比、和12个月前比(年增率),这可以让我们从不同层面来观察通膨的变化,让涨幅不再是年增率的代名词,而做出更好的判断。

#比上 #物价涨幅 #美国 #通膨 #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