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显然已从清零政策转向与病毒共存,这条路或许迟早得走,只是改弦易辙的过程竟是如此仓促,既无以充足的防疫物资整备为基础,更欠缺和地方及社会的沟通。这到底是基于科学的合理,还是政治的盘算?陈时中无论是否要参选台北市长,蔡政府都不该为了一时的选举,搞到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欧美日韩经验来看,台湾防疫政策终究免不了从紧缩走向开放,但要达成目标,至少有3个面向的工作必须达成。
首先是重症病床必须备妥。目前国内专责负压隔离病床共3千余床,空床数2千多,疫情严峻的北部占床率已超过一半,在指挥官陈时中喊出月底染疫恐破万的同时,病床准备好了吗?
其次为抗病毒药品必须充足。目前执行共存政策最彻底的英国,其储备用药维持400万份,备药人口比例达6%;反观国内抗病毒药品库存约2万3千余份,备药人口比例仅约0.1%,宣称超前部署的蔡政府,显然还没做好准备。
更重要的是快筛试剂必须普及。美国疫情严重时,随时备妥5亿剂供民眾免费筛检;日本更是准备人口数3倍的3.5亿剂,甚至连PCR都免费。反观台湾,政府未无偿发放就罢了,连民眾自费购买,价格还是官方採购价的5倍之多,高昂成本,已造成自我检验意愿偏低。
当病床、药品、试剂都未超前部署,政府凭什么要民眾光着身子上战场?难道只因2022大选将届,所以才让防疫政策跟着选举走?
染疫数字的提升,并不会增加选票的数字,反而成为民怨出口。担负防疫重责的官员,若对选举更有兴趣,此刻就该走人,别让自己的政治前途左右了国家的防疫政策与全国老百姓的生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