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日前访问新加坡,和李显龙总理及内阁阁员晤谈,交换对「印太经济架构」的看法,对于是否要邀请台湾加入,戴琪对媒体的回应是说「还在考虑中」,引来了美国国会跨党派的200位眾议员联名,要求美国政府邀请台湾加入。在这个架构尚未出炉之前,台湾应该稍安勿躁,千万不可轻率地认为它必然是个「救生圈」,也许公布后才发现原来是张「卖身契」。

依拜登总统在宣布这构想时所说,这个架构会环绕着贸易便捷化、数位经济标准、科技、供应链韧性、减碳和洁净能源、基础设施、劳工标准,以及其他领域。由于拜登认为美国基础设施和劳工培训不足,目前不是新签「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良机,所以退出欧巴马政府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避免自由贸易竞争可能会伤害美国经济;但上述拜登提及的其他FTA内涵,的确是对美国有利而应该争取,所以就成为「印太经济架构」候选的主要内涵。

问题是,「撤除关税」这个FTA最重要的内涵,在「印太架构」中已经不见,而另一个由东协和中国主导的RCEP自贸协定却已经生效,其15个成员国几乎涵盖了「印太架构」中意图纳入的所有国家,除了印度。比起RCEP可将经济大饼做大、享受国际贸易必然衍生的「比较利益」利得,「印太架构」却只是在巩固美国「抗中」之下的国际供应链、保障数位资料流通等对美国有利、对其他成员可能不利,并让伙伴国生产成本增加的劳工标准、节能减碳,不知有何诱因让印太伙伴们乐于参与,充当美国大国博弈下的棋子?

更复杂的是,要目前和中国大陆经济高度依赖的台湾,脱离大陆经济来依附美国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能提供台湾巨大的经济诱因;但美国又已经定调「印太架构」没有关税减让,所以根本没有诱因可以用来吸引台湾加入。我们推测,即便美国国会强烈支持台湾加入,拜登政府还是会舍弃台湾,以免招来棘手的麻烦,反正蔡英文政府为了选举利益,对「抗中」必然会高度配合。

台湾领导层必须了解,没有一个紧邻巨大经济体的小型经济,可以在不靠身旁巨大经济体之下,维持一个令人满意的经济成长。无论是加拿大或墨西哥,都高度依赖对身旁的「大象」(美国)出口,才能维持其经济发展。若加入印太架构的代价,是让我国必须偏离中国经济、显着降低对大陆的出口,则台湾经济要维持一个满意的成长,可说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负成长都极可能出现。

只有在美方提供了足够诱因,台湾也不会付出大幅退出中国市场的状况,方宜考虑加入。否则,在「敌情」不明下一厢情愿选择加入,就可视为执政党为了虚幻的台独政治利益而「卖台」,将不会被台湾人民接受。且无论如何,对以资通讯业为对美出口大宗、大体已免除关税的台湾,可能是连「鸡肋」都不如的「绑架」,切勿对其抱持太多幻想为宜。(作者为华梵大学兼任特聘教授)

#拜登 #诱因 #美国 #架构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