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台铁工会被问到有无可能在清明连假「合法休假」,当时台铁工会表示,若瘫痪清明连假运能是「犯了江湖大忌」,并说「就像欧美国家不会选在耶诞节罢工」。不到一个月,台铁工会却寧愿犯眾怒也要表态,甚至扬言除了五一劳动节,接下来端午节到国庆日的国定假日也要休好休满,不免让人怀疑,交通部、台铁与台铁员工的沟通管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民眾权益在这场劳资博弈中又被放在甚么位置?

持平来说,台铁员工在国定假日「合法休假」,是否一定会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还有待观察,因为只要高铁加开班次,再补上国道客运、公路客运、市区公车,以及民眾假日爱开自小客车的习性,不见得不能消化掉台铁的运量。更何况若是疫情持续,许多民眾可能宅在家,根本不出门。

因此,台铁员工这场「准罢工」若战线拖长,反而社会观感不佳,甚至可能被民怨反噬,或许交通部料定如此,且立法院内也已经「部署」妥当,因此显得老神在在。

但顺利通过台铁公司化,交通部就能算取得胜利吗?事实上,台铁员工全年无休的过劳班表、普悠玛事故后外界要求的第三方调查、潮州事故的台铁局制度改革、《台铁总体检》中的144项改善项目等等,绝大多数都未落实。早有专家学者质疑,翻开《台铁公司条例》草案23条,让人觉得公司化只是为了处理台铁资产和劝说员工同意公司化;对于最重要的安全监理,条例中竟未置一词!

换言之,大眾看的「输赢」,是交通部身为政策制定者,是否真有改革台铁的魄力,让台铁员工不再血汗,让通勤民眾有快速便捷的大眾运输,让花东民眾有一条安全回家的路,若执政党和交通部在这次「准罢工」之中只能拿行政资源强压台铁工会,也非大眾所乐见。

#罢工 #大眾 #交通部 #劳资 #台铁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