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欧盟共同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全球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的人数,2021年是过去5年的最高点,甚至面临更为严重的重度粮食不安全等级。又因俄乌战争,缺粮问题相信未来更是雪上加霜。
有机友善,健康与农业永续经营
对一个国家而言,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最大目的是自给自足并且在国际局势紧张时减少对他国的依赖。而要如何持续农业发展,「友善的环境,健康的土壤」是最重要的,欧洲议会于2020年5月20日通过欧盟的「从农场到餐桌策略」(Farm to Fork Strategy)报告,政策目的在于发展公平、健康与友善环境的粮食体系,并列为欧盟绿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之核心策略。强调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并藉提倡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化学农药及抗生素的使用,强化推动原产地及健康永续的饮食。
在台湾,早期小农传统的农耕方式,是结合农药进行耕种,因为过度地使用农药,长期下来,不仅危害到个人身体健康,同时也破坏大自然,造成土壤及水源的污染。有感于食物的安全与守护土地是息息相关的,1990年农委会开始推动「有机农业先驱计划」,进行有机模式之栽种,推广自然农法,强调透过自然农法,不但土壤是肥沃的,吃的农产品更是无毒。
有机农业虽然不易耕作,除了增加劳力的耗损外,产量亦不如化学农药耕作,但歷经2008年一场食安大风暴,不管是吃或是用,唤醒了消费意识,更强化了「有机农业」与「农业在地化」的发展。
大企业与小农民创造无限可能
21世纪「成功企业」的定义不再只是赚更多的钱,永续经营成为企业繁荣兴盛的关键,面对日趋严重的粮食危机,企业责无旁贷。台湾农业技术傲视全球,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企业有责任让消失的农地復活,藉由企业注入在地化元素与消费者友善对话,以「尊重生命、回归自然、善待土地」让土地得到最大最好之利用率。举凡民生食品、用品等,透过专业的农民,创造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採用对环境和人类皆友善的生产模式,透过在地加工,以低「里程」的环境及减少包装的低成本,结合产地直销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商业模式。
对地方社会而言,不但增加就业机会并且具有鼓励小农留在故乡的动力、提高地方人口回流,让资源外流的地方重现生机,进而形塑社群或社区的多元价值与文化。这样的生态循环,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与环境带来正面之评价及影响力。让在地资源转化为更具有经济产值的效益。提升消费者购买之动力及强化在地之竞争力,让企业得到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奠定永续经营与成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