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动态清零抗疫策略影响,外媒引述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型衰退」的风险。一旦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四分之一份量的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将拖累全球增长。
华尔街日报报导,「衰退」通常代表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许多经济学家仍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其有很多办法,来确保2022年经济增长强于美国和欧洲,其中包括释放大量的政府支出。
但报导指出,有部分经济学家开始「不那么严谨的」使用「衰退」一词来描述中国的现况。有经济学家表示,受上海等地的封控影响,基本情况恶化,开始令人感觉到,「好像是一场好几十年未经歷过的衰退」。
许多数据都证明,中国经济受到封控措施影响而放缓。例如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公布的採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4月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连续第二个月萎缩,相关指数跌至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4月中旬,水泥产量还不到全部产能的四成。第一季智慧手机的出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8%。4月中国境内的剷泥机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1%。
报导认为,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封控措施。例如乌克兰战争推高大陆企业的成本,并导致海外需求减弱、监管部门的整顿措施打击了科技和补教等高增长行业、地产业本来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但2021年起却开始下跌。
同时,数以百万计的新毕业生在找工作方面遇到困难。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目前为16%,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超过2020年武汉封城时的水平。此外,企业信心已经下降、进口大幅下挫、中国民眾也紧缩消费,储蓄金钱应付当前情况。这些数字或现象都反映中国经济活力欠佳。
报导指出,一旦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将会影响全球。4月下旬,IMF将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预测从4.8%下调至4.4%,远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增长5.5%左右的目标。
IMF的预测如果准确,那么中国经济成长率将创下除2020年成长2.2%外,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巴克莱银行在4月29日表示,如果封控措施延续到下半年,中国全年的GDP增速可能会降至4%以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