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当地时间2日在洛杉矶的一场会议上表示,美国解决物价飙升的所有手段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包括降低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但戴琪也称,需要透过战略视角来研究这件事,任何政策转变都需要关注中期目标。

受能源和食品价格飞涨、供应紧张和消费者需求强劲等因素影响,美国3月通膨率(CPI)飙升至8.5%,创下1981年12月以来最高水准。

外媒此前报导,随着能源、食品和其他主要商品价格上升,引发越来越多民眾的不满,拜登的支持率正在下降,这可能会让民主党在11月的期中选举中失去优势微弱的国会多数席位。

白宫发言人莎琪上周透露,拜登政府正在仔细研究川普政府时期对中国徵收关税所带来的通膨影响。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在两周前也曾表示,採取措施削减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值得考虑」,这样做可能会产生「理想效果」,帮助美国人缓解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更早之前,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白宫副国安顾问辛赫(Daleep Singh)也表示,削减对自行车或服装等「非战略性」的中国商品关税可能有助于遏制通膨。

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于3月23日宣布重新豁免对352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当时大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回应表示,希望美方从中美两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快取消全部对华加徵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早日回到正常轨道。

儘管叶伦、辛赫等官员先后释放削减关税信号,但美国政客网站(The Politico)此前报导,美国政府的贸易代表戴琪似乎不同意(削减关税)。而戴琪2日的最新表态,则被外界解读为其态度稍有软化迹象。

#辛赫 #削减 #美国 #通膨 #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