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957天的新任公视董事会终于产生了。在朝野的「极高共识」且气氛和平的审查委员会之后,第7届公视董事会的19位董事及4位监事顺利诞生,彷佛过去两年为了董事遴选所衍生的互杠与对立完全没发生过。
然而,能这样云淡风轻地召开公视董事审查委员会,并且就事论事地理性对话,也都是因为华视新闻台连续出包,新闻制播发生重大误植及错置的失误,再加上公视内部过去几个月亦发生重大失误,文化部将事件矛头指向「公视董事延宕过久」的系统性问题,风向一转让朝野都不敢再对公视董事遴选沾染太多政治力介入的色彩,才能顺利地完成遴选审查。
不过,党政军退出媒体从来都只是一个形式跟口号,在真实世界的运作好像很难这么理想化。举例来说,2020年5月,总统府曾经流出密件,当时的密件内容曾经提到「关掉中天新闻台」、「NCC达成府院高层交办的政治任务」、「NCC委员会做到总统任期结束」,也提到公视董事长人选问题,而胡元辉教授就是在密件中被钦点的「董事长人选」,除了行政院长苏贞昌认为他有能力之外,「挺绿」也是重要因素。
想知道府院高层企图指派公视董事长的意图是否为真?看看文化部去年9月提出的《公视法》修法草案就可略知一二。根据该草案第13条:「行政院提名董事时,应指定一人为董事长。」此条文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政治力介入媒体的意图太过明显。
时隔两年,中天新闻台被撤照了,NCC委员们也顺利地继续任期,而胡元辉也当选第7届公视董事。虽然密件早已遭总统府否认,但是两年前的「神预言」到现在都一一实现,只剩胡元辉最后会不会「顺势」当上公视董事长这最后一块拼图了。但如今新任董事名单被质疑是「绿友友集团」,加上密件内容对公视董座形象具有杀伤力,胡元辉若真的担任董座,可说是百弊而无一利,反会被认为他就是蔡政府高层的内定人选。
除此之外,也有立委指出,本届公视董事候选人及审查委员人选当中,许多人都在多个特定的NGO任职,被质疑是「自己人审自己人」,缺乏利益迴避。
其实公广集团可能是「被动的」被政治力影响,包括朝野共同提名审查委员、府院意图内定董事长人选的传闻,甚至修法让行政院掌握公视董事长的人事权,这些都是政治力介入媒体的痕迹。
儘管新任公视董事已经顺利选出,外界普遍以为公视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但这是思考的误区。公视董事的选任本来就是必要之途,与公视能否就此改革重生完全是两回事。公视的改革之路才正要开始,紧接着而来的就是公视董事长及华视总经理的选任,人才的选任是否符合专业,而非政治导向,这才是公视跟华视未来发展的重要监督方向。
(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