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施行「九宫格」新停课标准引发反弹。立法院法制局最新报告指出,美国CDC在4月底最新研究显示,儿童及青少年约每4人中就有3人验出抗体,比成年人更易染疫;由于目前疫情正处指数上升阶段,从风险评估角度,高中以下学校宜评估直接停课至5月底或学期末的可行性,避免短期内反覆停课、復课,徒增染疫风险并减少师生困扰。
根据教育部昨最新统计,截至昨日17时30分为止,本土生累计确诊总数7.6万余人,其中光是国小学生就接近2.6万人确诊,全台22县市、2144所园校停课。不过校园停课标准一变再变,最新方式是採「九宫格匡列」,则引发家长、学生质疑不切实际。
面对停课标准乱象,立院法制局针对校园「暂停实体课程实施标准」提出研究报告指出,臺大儿童医院院长曾表示,2人确诊即全校停课是有依据的,因为2人确诊表示病毒有蔓延可能;且目前12岁以下儿童尚未普遍施打疫苗,欠缺保护力。
该报告进一步引述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数据指出,根据美国CDC于今年4月26日最新研究显示,儿童及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染疫,约每4人中就有3人验出抗体。因此,为保障校园儿童及青少年健康,及时阻止疫情蔓延,「建议视疫情发展,由各县市依实际情形紧缩高级中等以下学校之全校停课标准」。
报告更指出,依疫情指挥中心预估,此次疫情高峰可能落在5月中下旬,国内多位专家也认同疫情高峰应该在5月底,且至少会延续2、3个月。既然目前疫情正处于指数上升阶段,从风险评估角度,高中以下学校宜评估直接停课至5月底或学期末的可行性,避免短期内反覆停课、復课,徒增染疫风险并减少师生困扰。
法制局报告点出,因疫情延烧,国内停课的学校和班级日增,有的家长认为停课改远距教学比较安心,但也有家长不希望停课,因孩子在家没人照顾。
该报告强调,这种问题在国小及幼儿园最为明显,事实上每个家庭状况不同,双薪家庭通常不希望停课,而是改远距教学。为兼顾儿童照顾与疫情防控,建议教育主管机关宜提供资源协助国小以下学校,能并行实体课程与远距教学,让家长有符合实际需要的选择机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