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近出现的减灾社会乱象,原因在于政府徘徊在公卫转医疗的十字路口,掌握不了节奏。指挥中心政策也只能随着也搞不清楚方向的民眾起舞,真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非常危险。尤其疫情又牵动着年底的选情,才会逼着蔡总统5月13日又再召集了第二次防疫谘询会议。

蔡总统4月6日的第一次防疫谘询会议,是为减灾拍板定案,但却在结尾画蛇添足的否定了共存,是整篇谘询结论的矛盾与败笔。减灾就是共存,连战略指示都屈从民意而自相矛盾,种下了4月6日以降指挥中心、地方政府、舆论都找到了各自表述的空间,怎能不乱?如果创造矛盾是革命的原动力,蔡总统的第一次谘询会议结论就已经埋下了社会动乱的种子。

指挥中心对于总统减灾的指示做了心口不合一的解读,心中想着若只需要管重症与轻症,那不就等于指挥中心躺平。反正不论重症或轻症都会自行上医院,诊断后只要把药发给医院,医院自然会依病情与药物存量决定给谁,好坏结果也全部由医院负责。所以若完全依据蔡总统的指示,4月6日就是最佳的指挥中心撤除时机。

指挥中心是公卫单位,公卫的任务就是预防、阻绝,也就是清零。在蔡总统减灾的指示下,公卫应该最小化,以减轻对正常人及对经济的负担,目前该上场的是医疗,对轻症及重症病患做出最妥善的医疗。指挥中心在接获蔡总统指示后,却仍然有模有样地在防堵疾病,而没有落实医疗感染者,是失去所有感染者及家属信任的源头,怪不得在感染者快速增加的情况下,民进党与指挥中心的民调就跟着快速下降。

指挥中心因为「心中想共存,手段想清零」,导致在达到共存的路上,忘掉了即使再简约的清零政策,都必须要有配套,而且这个配套绝对不是以前惯用的隔离、检疫等公卫配套,而是检验、药物等医疗配套。指挥中心也公开承认忘掉了这部分,错更错在想起需要检验及药物后,又将这些东西与疫苗相同定义为防疫物资,由指挥中心负责採购与配送。这无疑是指挥中心的空白贪瀆支票,指挥中心也是因为看到了这张支票,迟迟不愿撤除指挥中心,及将检验与药物规画给医疗的元凶。

蔡总统就是看到了这种乱象,才在5月13日又举行了第二次防疫谘询会议。不论「北北基桃增设大型筛检站」、「简化看诊流程、提升领药方便」、「持续增购防疫物资」,都是句句提点到位。显然蔡总统已经看到了目前的问题及争议都在医疗准备不够完善,在台湾7月要走向共存的路上,目前还没有躺平的本钱。医疗设施、药物、检验、及流程都必须强化与优化。

蔡总统的第二次谘询会议结论中仍有遗珠,指挥中心的非防疫物资採购应立即回归医疗,走健保路线,才能杜绝老百姓怀疑指挥中心既吃铜、又吃铁、还吃纾困经费的疑虑。尤其是在这么靠近选举的时候,千万不要考验选民的记忆力。(作者为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

#蔡总统 #公卫 #谘询会议 #指示 #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