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明年中旬完工的台北市万隆东营区社福设施,由北市社会局委托工务局新工处代办,去年3月传出邻损案后,迟至今年才补强完毕。台北市议员王闵生批评,公共工程邻损案不仅分案不确实、甚至未比照民间邻损案列管,简直吊诡,呼吁市府建立资料库,按时追踪通报修缮进度。建管处长刘美秀表示,会考虑研拟跨局处通报机制。

王闵生指出,北市府在公共工程邻损案管理上缺失眾多,研考会在接获民眾打1999陈情后,竟未通知建管处列管,即便工程代办单位新工处随即办理会勘、委托土木技师公会鑑定,看似诚意十足,却时隔7个月才取得报告,声称邻损不影响结构,导致民眾愤怒。

「太吊诡了吧!」王闵生批评,在万隆东邻损案落幕后,他原想追查邻损案控管状况,一问之下才得知,建管处仅列管私人建案邻损案,公办建案却毫无纪录,他质疑,任何新建物的邻损列管都应由建管处负责,怎会交由各代办局处分头处理,造成控管追踪出现困难。

王闵生提出建议,首先是邻损案件通报1999后应确实分案,除通知代办工程单位外,也应分案至列管邻损案件的建管处,其二为各局处代办公家工程时,若邻损通报就该主动通报建管处,同时建立公共工程邻损案件数据资料库,方便控管厂商施工品质,减少案件疏漏情况发生。

对此,刘美秀则坦言,市府损邻规则中并未区分公共工程和民间建案,只要民眾认为房屋有受到损害,都可以跟建管处申请后续救济。若是公办建案出现邻损案,居民通常会直接向代办工程单位提出陈情,因此,在建管处列管的案件中,才会绝大多数都是民间建案。

#公共工程 #建管处 #列管 #王闵生 #邻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