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桃园市长提名,最后一刻丢出变化球,原本以「空降」为理由禁止罗智强参选,最后提名也算是空降的张善政。张善政是好人选,但2022选的不只是市长,还有国民党与民眾党谁是制衡民进党的希望所在。
朱立伦与罗智强长期以来互相友善,两人走到今天的渐行渐远,说到底是朱立伦的中间路线,从本质上就与罗智强的战将风格不同。
2019年的总统初选,朱立伦的中间温和在韩、郭对决下被边缘化,但胜出的韩国瑜最后也没有赢得大选。朱立伦始终认为,「战将」虽然能够有一时的风光,但也会让中间选民反感,简言之,很可能「赢得初选,输掉大选」。
但支持罗智强的人则认为,在民进党的鸭霸蛮横下,「战」是一种姿态,告诉台湾社会我们没有屈服。罗智强为了公投又是行脚环台、又是夜宿凯道,这种种「自虐」式的活动,其实是在国民党欠缺资源的大环境下维持舆论温度的不得不然。
如果公投前夕没有罗智强的凯道夜宿,国民党还有哪个宣传活动能够让民眾留下记忆?如果整个国民党都很「温和理性」,谁来指出执政者的缺失与不足?
以前家大业大的国民党,就算讲得像老师上课也会有一定的版面,但现在的媒体环境早已不是如此了,在野党没有一点强悍犀利,根本突破不了民进党的网军封锁。或许朱立伦也有肯定罗智强的「战将」功能,只是不认为有强到足以胜选直辖市长。
张善政是马英九时代的行政院长,又与韩国瑜搭檔参选2020,也帮过前花莲县长傅昆萁监督善款事宜,可以说是国民党内「马、韩、朱、傅」,中间与深蓝,形象与派系都能接受的人物。
张善政的人选没问题,但提名张善政的过程,却不是那么有正当性。既然张善政这么好,为什么不能有民调佐证,来证明他的确是最强、最能赢的呢?如果连罗智强这样在街头餐风露宿的人都得不到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国民党其他的战将,还看得到希望吗?
这样的提名过程,也当然增加了未来整合的阻力。罗智强已经辞去台北市议员,吕玉玲有486位里长力挺,媒体民调最高的鲁明哲也露出口风,结果却是被「一桃杀三士」;过去朱立伦「歷届各党桃园市长候选人都是在地」,「地方不可能支持外来者」的种种理由,也必然将如迴力镖,打在张善政身上。
2022比的不只是市长人选,还有国民党与民眾党「在野盟主」的地位,谁更是制衡民进党的希望所在。对民眾党来说是「投给黄珊珊,就是投给柯文哲」,对国民党则是「投给张善政/蒋万安,就是投给朱立伦」。
朱立伦与柯文哲,是没有印在选票上的两位候选人,提名张善政的过程,将会影响在野支持者对朱立伦的评价,也因此决定蓝白之间的选票流动,国民党岂可轻忽。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