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18日徵召前行政院长张善政代表国民党参选桃园市长,虽然第一时间,不论是主动表达参选意愿或是被媒体点名的可能人选,无不表示震惊与不满,但对国民党年底桃园市长或是议员的选情而言,仍是短空长多,后势大有可为。

我国的选举几乎已确定为中央与地方每两年间隔选举,且是总统与立委、市长与议员併选方式举行。因此,政党在考虑总统或市长候选人时,早已非单纯考量个人意愿或是单一职位选举能否胜出,而是必须再额外考量候选人能否肩负拉抬立委或议员候选人的母鸡角色,才不至于重演「换柱事件」或是发生母鸡踩死小鸡的尷尬状况。

所谓的母鸡,在合併选举中,必须至少能满足不同层级的候选人两项基本要求。

第一,帮助争取更多的游离选票,尤其是非组织经营所能接触的空气票、形象票。

第二,帮助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尤其是募集更多的政治献金。选票与金援两者相辅相成,越有当选希望,政治献金就越容易募集;政治献金越多,也可透过宣传争取更多游离选票。

再者,县市升格后,即便县市治理的幅员并没有改变,但因为建设与预算增加、民眾光荣感上升,对市长候选人的要求,自然已不是提名地方型政治人物可以满足的,取而代之的是政党所提名的候选人必须要有全国性知名度,甚至是政党放眼未来可能的总统人选。

因此,有财力但缺乏全国知名度的地方型政治人物,与善于空战却缺乏资金奥援者,其实都不会是地方可以接受的人选。至于桃园国民党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两位新科立委,则受限于年龄、资歷相当,国民党提名任一人参选,势必都会顺了姑意、逆了嫂意,反倒是不利未来整合!

近年来,最着名的母鸡压死小鸡案例就属换柱事件。朱立伦又屡屡被解读成换柱事件的幕后推手,自然不会愿意让换柱在桃园市长选举再度上演。而民眾党的政治光谱越来越与民进党相悖,更多的迹象也显示民眾党部分票源与国民党重迭,若国民党在桃园提名人选不够令民眾耳目一新,国民党不单只是输了市长,更可能连议员席次,甚至是议长宝座,都全数奉送给虎视眈眈的民进党与民眾党。

外界对国民党徵召张善政后的批评声浪,多半不是批评候选人能力不足,反倒多是批评党主席朱立伦事前没有沟通、提名过程不够尊重地方意见领袖,或提名过程不够公开透明;批评的人也都不是未来会与张善政合併选举的议员候选人,而是此次有意竞选市长的同党对手。

由此观之,国民党提名的人选其实并不差,差的是朱立伦的沟通方式。朱或许认为地方派系已式微,不具当选实力,但他也不能低估地方派系扯后腿的能力。倘若朱再不改变与政治要角的沟通方式,国民党势必又是一手好牌打到输,亲痛仇快!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母鸡 #市长 #桃园市长 #国民党 #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