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走出上海封城的阴霾之后,北京政府正在用尽全力,祭出各种经济振兴措施,弥补封城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2022年振兴经济将是一场艰困的战斗,成败不只影响11月即将召开的中共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牵动十年一次的重大换届政治权力重组,更将是全球经济荣枯的重大关键。中国经济能否在政府拉抬之下重回復甦轨道,是影响全球经济安危的头等大事。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8日在云南主持了「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除了云南省,还有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安徽、辽寧、山东等12个省长参加座谈,中国经济总量前十大省的省长都参加了座谈会。
李克强召开振兴经济会议,主要就是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官方统计的经济指标,从3月开始明显转弱,甫出炉的4月份统计更出现崩跌警讯,部分重点地区的经济下挫尤其突出。李克强要求与会的各省领导,已出臺政策要儘快落实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挖掘政策潜力,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李克强的反应极为快速,因为就在云南座谈会筹备的同时,各部会陆续发布的4月份经济统计,密集出现被《环球时报》前任总编辑胡锡进描述为「怵目惊心」的警讯。
例如先前政府公布3月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5%,第一季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较上一季下降3.8%,为此有20个省及下辖县市发放消费券来「稳消费」,但是国家统计局在5月16日公布的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2兆9,483亿元人民币(以下同),年减11.1%。如果分项分析,汽车销售大减是造成衰退的主要因素,随后上海汽车经销商协会公布的上海市4月份汽车销售金额竟然挂零,而且5月份也没有回升的迹象,国民消费如果不赶紧恢復正常,对于上半年乃至全年的经济增长将造成沉重的下拉力道。
还有,国家统计局同样在5月16日发布房地产销售数据,4月份房地产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6.6%,累计1至4月份年减29.5%,而中指研究院发布中国前三大房企(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1至4月实现销售额合计约4,22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暴减3,001亿元,年减42%。中国房地产市场突然爆冷,即使人民银行调降存款准备率、引导房贷利率下调,各地方政府几乎全面施行各种奖励购房措施,房地产销售金额竟然以腰斩的速度下跌,跌幅逐月扩大,房地产瞬间冷冻,迫使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拚命寻找解药。
其他相关的警报几乎全面作响,5月17日财政部公布的1至4月财政收支统计,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5.7%,地方财政收入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0.4%;人民银行公布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仅有6,454亿元,较3月份的3.13兆元暴跌八成,社会融资增量仅9,102亿元,远低于3月的4.65兆元,按月跌幅也是八成。人民银行解释非常明确:「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迭加原物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
相较于上述令人胆颤心惊的数字,因为上海封城造成华东地区工厂全面停工,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以及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年减6.1%,没有出现双位数的跌幅,反而令人感到欣慰。
「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施政的主旋律,除了李克强亲上第一线,《人民日报》也连续多日在头版头条报导习近平以下的国家领导人们联手推动振兴政策,稳住市场主体,推动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儘快实现復工达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除此之外,本报周四报导大陆政府计划重启「汽车下乡」政策,给予购车每辆人民币3,000至5,000元补贴,预计补贴80万辆,以刺激汽车买气。
上海封城造成的经济下挫,刚好遇到美国联准会调升利率,双重负面衝击是全球经济復甦最大的威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振兴经济的大作战是影响全球经济安危的头等大事,我们期待中国经济能够儘速达成「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三稳目标,重回稳定前行的轨道。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