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飙升,但快筛、PCR採检、领药等全塞车!台大公卫教授詹长权建议,若要与病毒共存,不该再依赖自创的暂时性体系;建议新冠肺炎纳全民健保,将快筛试剂等防疫物资转成处方,绝对比拿健保卡去药局排队好。

詹长权日前接受广播专访表示,与病毒共存的核心就是筛检,透过频繁、广泛的检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避免轻症变成中重症。若要让全台2万8000多间诊所成为第一线,新冠肺炎就必须纳入健保体系。

不过,中华民国基层医疗协会理事长林应然认为,疫情流行期间将新冠纳入健保,一定排挤其他医疗,像辉瑞Paxlovid一次疗程就要2万多元,加上每日採检动辄上亿元,而健保总额仅8000多亿,点值也会大打折扣。不过长远来看,新冠纳健保仍可行,可待明年疫情稳定,只剩地方性、小规模流行时推动。

对于死亡个案攀升,台大医学院急诊医学科临床教授李建璋认为,这和很多民眾长期在固定的医学中心看诊,在感染后都往特定医学中心求助,造成医疗量能塞爆有关:「国外研究显示,愈拥挤的医院,感染后的死亡率愈高,反之存活机率也愈大。」

北市联医整合医学照护科主治医师姜冠宇也表示,医疗量能已吃紧,虽然指挥中心已修正轻重分流原则,但仍可预期会有一定比例的内科病患占床位。医院已积极加开专责病床,但增速与空床数仍有落差,呈现「总床数往上爬,空床数摇摇欲坠」的情形。

他建议政府滚动式调整轻重分流原则,目前收治成人没什么问题,但儿童的分流还不够到位;既然成人送院已取消年龄限制,改以中重症判断,儿童也应比照办理,别仅限3个月以下发烧婴。

#採检 #肺炎 #纳入健保 #量能 #纳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