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陈姓农民的荖叶园里,1对乌头翁在光电板下筑巢育雏,似乎有着遮阳挡雨的效果。农民说,梅雨季节断断续续下雨,雏鸟的羽毛还是乾的,而荖叶园有近3000平方公尺,唯一的这块光电板只有20x10公分,不知是这对亲鸟误打误撞,还是特别挑了好风水,形成有趣的「类鸟电共生」。

台东市郊网室荖叶园里,1对乌头翁亲鸟为了填满鸟宝宝的肚子忙得不亦乐乎,特别的是,鸟巢正上方有1块太阳能光电板,刚好可以为宝贝遮阳挡雨。

陈姓农民说,园里荖叶长得很茂密,应可供避雨,这对鸟爸妈却选在光电板下共筑爱巢,梅雨季里,鸟宝宝的羽毛还是乾的,是鸟爸妈聪明进化?还是误打误撞?

陈姓农民表示,去年装设这块太阳能板是为了夜间感应式照明供电,既可节电又免去接电线的麻烦,没想到被这对乌头翁亲鸟看上,整个荖叶园约有3000平方公尺的绿覆盖面积,而光电板只有20x10公分,他觉得不是误打误撞的偶然,应该是有刻意挑选过,这样的生态画面能否算是「类鸟电共生」?

王姓鸟友指出,绿能是中央及地方都在积极推动的政策,但是大面积光电板的架设也引发诸多疑虑,包括良田种电破坏景观、对候鸟栖息地造成影响等,在台东包括知本溼地光电案、池上乡私有建地设太阳能光电、海端乡布农族部落旁申设太阳能光电,都引发反弹声浪。

王姓鸟友提到,这一家子乌头翁「用爱发电」,是绿能与生态并存的写照,但是如果未来到处都是光电板,是否会取代野鸟筑巢原有的自然样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值得探讨。

#荖叶园 #光电板 #乌头翁 #共生 #陈姓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