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 View从2013年公布初步计画到2017年动工,是Google第一次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园区。设计与建筑採用不同理念和方案,背后藏着许多资讯。建物总面积约102,193平方公尺,园区有两座主要建筑,与常见设计不同,建筑顶部看起来如波浪起伏,是Bay View首创的「龙鳞太阳能皮肤」(dragonscale solar skin)。鳞片状屋顶可收集太阳能,由9万块银太阳能电池板组成,面板与亭状屋顶线结合,能从多角度捕捉太阳能。启动时Bay View和Charleston East能产生约7兆瓦能量,满足约40%能源需求。为了兑现Google到2030年每天使用无碳能源的承诺,设计时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Bay View「龙鳞太阳能」可最大限度发挥潜力,加上附近风电场,园区有90%时间使用无碳能源供电。

Google两座主要建筑基本上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BIPV)的升级版设计,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开发具有建材功能之太阳能光电板〈PV module〉再用建筑手法将太阳能光电板建材置入建筑本体,让BIPV系统元件不只能发电,也成为建筑外壳一部分,系统元件包括太阳能屋顶、太阳能玻璃、太阳能瓦、帷幕墙、採光罩、遮阳棚、遮阳板、雨遮等建筑材料。近年来技术更成熟开发出不同阳光穿透率的太阳能光电板,让PV不再局促发电功能,而是利用设计手法来结合昼光利用与外壳设计,来降低建物照明耗电与空调耗能。

由于BIPV有如下优点:系统长期高度可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筑产品的平均保证使用期为20~25年、太阳能光电板几乎毋须维护、与传统建筑材料不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依靠无成本的太阳能供电,可使屋主收回系统安装的初始投资成本、不占用额外的空间、在用地有限的大城市中特别有利、不需要额外的支撑安装结构、可减少供电负荷。

BIPV可依靠自身提供电力或作为替代供电、可减少电网的损耗程度、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取代传统的建筑材料,使建筑物外形美观,设计新颖、能集成至建筑物的其他系统中,包括防护、控制和操作,这些优点对节能减碳非常有利,因此成为西方建筑主流,台湾在2009年也引进此项观念,兴建案例不多,常见在公共建筑如前台南县政府大楼、南瀛绿都心之太阳能广场、台北万华市民运动中心,民间不普及,未能像绿建筑观念受重视,个人认为主因在光电建筑材料价格较高与产品不普及。

建筑业其实也是台湾产业碳排主要来源之一,个人联想政府应可鼓励建筑业在都市更新中老屋或危楼改建时,要享有容积优惠或贷款就得採用BIPV来建筑,不但可节能减碳,还可增加太阳能供电与城市景观的改善三赢局面。

#BIPV #供电 #太阳能 #建筑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