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于元丰七年结束黄州流放的生活,赴汝州途经泗州写下浣溪沙一词:「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民国80年代(80~89)蔬菜价格平均年增率5.0%,水果6.9%,水产品5.6%、肉类1.8%,至90年代(90~99)蔬菜价格平均年增率2.7%,水果1.9%,水产品3.6%、肉类3.0%,除了肉类,其余涨幅皆温和许多,100年代亦然。这应与台湾于91年元旦加入WTO,开放农产品进口有关。
苏东坡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看来,他真的喜欢吃蔬果,自古以来人们都以为有钱人吃肉,穷人吃菜,蔬菜比较便宜,也因此古代的清官外号经常就叫某某青菜。
然而,蔬菜真的便宜吗?长期观察台湾的物价走势会发现,不见得。每个月公布的物价涨幅,前十名经常被青菜包办了,例如日前公布的4月物价,前十大涨幅里就有八样蔬菜、两样水果,所以如今在台湾,喜欢吃蔬果的人,面对的通膨压力反而比较大。
食物中 蔬菜涨得最凶
我们以民国80年到110年这段期间来观察,在所有食物里倒底是蔬果涨得厉害,还是肉类、鱼虾水产品涨得厉害?很令人意外的,比起肉类,蔬菜涨得更凶,当然,这当中涨幅最大的是水产品,而水果涨幅最缓。
要做这个比较并不容易,若只是选择两个时点,例如选80年为比较基期来和110年比较,这样很容易受「所选的那一年」影响而失真,如改选81年和110年比,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何以如此?因为物价会受气候、战争影响,若基期年发生战争、来了颱风、又下一场雪,那么拿来和现在一比,就会得出如今物价涨幅很小、很平稳的结论,这样是不客观的。
因此,较好的方式是先求出每段期间(十年为一期)的蔬菜、水果、肉品及水产品平均物价指数,然后再予比较,十年平均可以消除年份、气候、政治、景气循环等因素,因为十年内该发生的都会发生,如此以最近十年,和过去某个十年来比,便可以得出两个年代客观的价格变化。
循此所估算,民国80年代(80~89)蔬菜价格指数为45.8,而近十年(姑且称100年代,101~110)为83.9,因此这段期间的蔬菜涨幅达到83.1%,同期间肉品涨幅68.3%、水果涨幅66.5%,蔬菜涨得较多,也就是长期而言,蔬菜变贵了。
大量进口有助平稳物价
从资料也可发现,不论是水果、蔬菜、肉品或水产品,在90年代、100年代的平均涨幅都低于80年代,显然和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放农产品进口有关,蔬果大量自国外进口,充份的供给,自然有助于平稳物价,这是自由贸易的好处。
然而,价格变化除了受市场开放影响,也和气候有关,蔬菜尤其是如此,这也是长期比较下来,蔬菜涨幅较大的原因。例如104年来了苏迪勒、杜鹃两个颱风,把菜价吹上天,次年初復耕收成,不料又下了场百年罕见的雪,寒害让菜价续涨,到了秋天又来了莫兰蒂、梅姬两秋颱,蔬菜连两年大涨,竹笋、白菜、胡萝卜这些苏东坡爱吃的蔬菜都变得非常贵。
看来,今天和古代真的不一样了,要享受一下蓼茸蒿笋,体会一下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时代价还不低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