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变数,美国的双率动向出现变化。美国联准会(Fed)公布的5月会议纪录内容显示,大多数决策官员认为,6、7两月各升息2码,是合适的作法,之后传来部分官员对于接续再升息看法保留,华尔街人士则研判,暂停升息可能于9月或12月时来临,而美元指数也于5月中创新价位后快速回落,连续两周收黑。新的发展趋势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应变成为重要的课题。

美元指数改变的同时,开年以来一直偏弱整理的新台币,对美元匯价也从逼近30元翻转回升。去年新台币在全世界领域里,堪称是数一数二的强势货币,然而开年以来的表现,却在亚洲各国中几乎敬陪末座,而随着美元指数的往下修正,近期又表现的生龙活虎,反差相当大。尤其在5月间的短期内,新台币从弱势到强势的剧烈波动,是过去少见。

其实在美国财政部祭出匯率操纵三条件的约束下,央行对于主动调控匯率走势,愈来愈小心翼翼,绝大部分的时间做壁上观,因此台北匯市所呈现的匯价,应是随行就市反映的结果。少了政府力量干预的新台币,在升值或贬值的预测之外,随美元走势而放大波动幅度的现象,也愈来愈受到市场的瞩目。

至于利率部分,央行总裁杨金龙多次强调,国内通膨情势的发展,为决定是否升息的重要因素,按此说法,主计总处5月底前,大幅上修全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至2.67%,一举突破2%的通膨率警戒线,将于6月间召开理监事会议的央行,所承受升息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何况通膨之外,美国升息带动国际资金的流动,对台北股市的衝击程度,同样不能漠视。虽说股匯货债并称四大金融市场,但政府对股市涨跌的重视程度,远胜其他市场,因股市不仅具经济橱窗的功能、庞大成交量远非其他市场能比拟,其荣枯的表现,更直接影响民间对政府的支持度,即使联准会真如传言所说,7月后暂停升息,但自5月到7月共三次升息、每次升息2码,仍相当程度扩大了台美间的利差,为避免资金抽离影响到台股的表现,央行势必要拿出积极的作为。

匯率波动变大、升息压力巨大,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除了被动的接受双率于现象面的改变,这何尝不是一次可以主动出击的难得契机,于此时刻顺势而为,进行必要的调整,从长远看,对台湾整体产业经济发展而言是利大于弊。

台资企业经营上最常被拿出来检讨的问题之一,就是长期习惯仰赖央行调控匯率、对避险措施不甚在乎的财务惰性,许多产业公会组织也不讳言,当新台币升幅过大时,企业获利的表现就会受影响。由于央行在美方关切下减少对匯市的干预,企业既无法期待政策推着新台币朝贬值方向走,又得适应匯率波动幅度放大的压力,避险需求因此持续的提升,此时发动金融体系发行或引进更多的避险商品,台湾的风险管理市场发展,很有机会取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产业升级过程太慢,是台资企业另一常被拿出来检讨的问题,而便宜的资金,则是企业对升级不够用心的因素之一,而且依赖着政府的照顾,边际企业大量的存在着,它们现在也许还过得去,未来的挑战只会愈来愈大。此时利率提高虽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也有迫使企业主面对转型或透过与同业合併等方式,提高竞争力的积极意义,唯有拿掉资金的保护伞,台湾的各个产业才能汰弱留强,持续进化升级。

至于内需产业方面,长期偏低利率的最大后遗症,就是推升房地产价格大幅走扬。投资客和建商都相当的精明,懂得如何取得并利用低成本资金,于房地产市场上进出获利,即使内政部、财政部提高警觉,接连出手打炒房,央行也多次站上第一线进行管制,甚至预告将五度出手,效果与预期仍存有差距。

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不动产贷放金额、房贷负担率等多项指标,长期呈现恶化的主要原因,央行信用管制措施持续精进的同时,透过升息等货币政策的修正,改变资金过于容易取得、成本太便宜的现况,才是正本清源的做法。

#央行 #升息 #资金 #通膨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