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指数在1月5日盘中创下18,619的歷史新高点之后,行情急转直下,5月11日下修到15,616点的波段新低。短短几个月,指数狂泻3,000多点,上市柜总市值一口气跌掉逾8兆元,投资人损失惨重。尤其是对近几年才新进场,被昵称为股市小白的投资人而言,这次大跌的确是一场震撼教育。虽然近几天股市有较大幅度的跌深反弹,但未来走势仍是扑朔迷离。

近几年台股的投资人结构出现了大转变。2017年底台股总开户人数共999万户,年龄层低于30岁的占比不到1成。「年轻人不买股」、「台股老化」等,都曾是当时立院质询的热门话题。而在这之后 ,随着数位化的推进,低薪、低利率环境的刺激,以及当冲交易税减半,盘中零股交易开放等政策的推动,四年来,国内证券开户数截至5月底止,已来到1,222.82万人,且其中20至40岁以下投资人大增近百万人,近二年更是新开户的主力。

这批新进场的股市小白们,幸运的一进场就遇到了一路创新高的多头行情,陆续有从股市创富脱贫,从此财富自由的捷报在坊间流传。然而,今年行情大逆转,不少个股回檔幅度高达五至八成,崩跌的走势让昔日由小白们造就出的航海王、钢铁人、蜘蛛人等热潮逐一退去,小白们自嘲现在变韭菜族。

台股总交易量能已从去年高峰时单日6,000~7,000亿缩减到现在仅剩2,000亿多,代表散户指标的零股交易今年前4月则逆势成长近52%,其中,台积电零股股东人数不断创高来到82.58万人,占台积电总股东人数135万人的61%。

此外,定时定额投资也大幅成长,现在每个月稳定投入金额超过50亿以上,平均月扣款人数约56.36万人,日前本报头版还揭露,4月前三大ETF合计净流入逾330亿元。由于散户的投入,台股被动式操作的ETF,已取代台股主动式基金。

然而,新世代的投资人,投资经验仅短短几年,没有经歷过股市多空循环,也没有经歷过股市去泡沫的空头市场洗礼,更没见过通膨对市场造成的威力。今年股市回檔3,000点,算是遇到了空袭的初体验,不过,就市场跌幅而言,本波段最大修正幅度约15%,相比过往的空头修正幅度来看,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回顾台股过往最大修正波,出现在1990年,当时受到鸿源案及证交税实施衝击,指数由79年2月12日的12,682 点歷史高点反转,在8个月内爆跌万点,直到2,560点才止跌。更不用提此高点纪录,在歷经30年后才再度被打破。

另外,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加权指数两年间由10,116 点跌到5,474点。2000年网路泡沫化,指数由10,202点跌到3,446 点。2007年美国次级房贷风暴发生,指数从9,295点跌到4,089点,每次台股回檔幅度都达五成之鉅。

最近不少评论分析,把目前金融市场氛围与2000年网路泡沫相提并论,认为数位货币热,犹如当年的.com热潮,成了泡沫的一个指标,且当年美国联准会将利率从4.75%升至6.5%,也与现在升息的政策方向颇一致,而当年那斯达克指数波段跌掉73%,这次美国启动升息,全球QE退场,后续衝击威力实不能轻忽。尤其回首过往歷史走势,验证股市再好,也不会一直是多头,投资还是要有风险意识才好。

就行情变化来看,今年市场接踵而至的利空,包括美国升息、全球QE退场、俄乌开战、通膨上升、大陆封控、本土疫情爆发等,每一项都是重磅级的考验,从资金面,信心面、基本面来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既快速又猛烈。资金雄厚的外资法人在前两年分别在台股卖超5,395亿元与4,540亿元,今年又提款超过7,000亿元,对台股,台币造成双杀效果。然而散户却看好台股具备比其他金融市场更具优势的三好条件(企业获利好,配息高,本益比低),无惧外资出逃,寧愿把自己的閒钱优先用来投资台股。

不过近月在行情大跌下,有人仅因544元而被申报违约交割,也有年轻人因投资失利而跳楼轻生的不幸消息传出。我们期盼主管机关要活络金融市场,让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除了要开放投资新工具外,也要配套作好教育宣导,让市场资讯更加透明,帮助小股民建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并做好风险评估管理,不要让小股民在市场剧烈震盪时,沦为被收割的一群。

#投资人 #金融 #过往 #台股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