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金融机构的主管强调,台湾步入了高龄化社会,提供年长者更多样化的金融商品,满足他们退休生活所需的资金视当务之急,确实部分年长者对俗称以房养老的反式房贷,会因为涉及到负债而观感不佳,寧可改以申办留房养老结合信托,或担保品出售、出租等其他方式,以获取安养资金。

此外,也因为台湾民情仍保有养儿防老,以及与子女共享天伦的想法,多数年长者都将房产视为重要的资产,不愿意把年轻时奋斗而来的房产卖掉,或向银行办理借贷,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需要持续的沟通与说明。

至于家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常是年长者申办以房养老贷款业务之前,未充分与子女、家人沟通,导致子女反对申贷而无法成功申请,或拨贷后提前清偿终止以房养老贷款。

华南银行主管说,目前实务最常遇到的问题,大多为国人「有土斯有财」传统观念,子女认为不动产未来应由自己继承,反对父母将不动产设定抵押权给银行,不同意父母透过「以房养老」的方式,换取生活资金,部分父母也因考量家庭和谐因素,而放弃申办。

除此,高龄者还有其他多种顾虑,例如,不动产价值及借款期间长短,影响每月领取的生活资金;利率变化影响每月金额,如升息会造成贷款月付利息增加,扣除利息后可动用的贷款额度会减少等。此外,通货膨胀时代来临,而目前的贷款金额,10年、20年后是否符合生活所需,也让不少人心存疑虑。最后是「以房养老」商品较复杂,不少年长者因不容易充分暸解权利与义务,而打退堂鼓。

华银建议,此商品走到目前,应可思考是否透过政府提供类似信保机制等方式,分摊银行风险(如房屋跌价拍卖损失),银行也较有意愿提高成数及延长借款期间。

#主管 #资金 #高龄 #房养老 #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