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福部去年起推动「强化社会安全网」第2期计画,而在这项计画推动前,台北市已在中正区率先成立全台首个独栋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盼在生病之前「接住」脆弱的民眾,同时确保到访者的隐私。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心理卫生官员坦言,找空间是最困难、最辛苦的地方,中央应再增加地方经费补助比率,另也期盼心理师的薪资结构优于医疗院所,或提高津贴加给,增加专业人员留任意愿。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心理卫生科长陈小燕表示,心卫中心的人员组成包括心理辅导员、社工、护理师、谘商心理师、临床心理师、职能治疗师等,服务对象为所有有心理需求的人,民眾在出现情绪、工作、家庭、课业等问题,需要有人给予陪伴及聊一聊时,专业人员就能提供服务。
社区心卫中心提供免付费服务,盼在民眾在发生情绪困扰或心情沮丧、失落时,能及早介入提供支持与关怀。陈小燕说,部分民眾与社工、心理师聊一聊后,经评估需要较深层、数次的谘商时,即会转介心理谘商或医疗体系,如联合医院的院外心理谘商门诊等,此时才会延伸部分收费。
在社安网2.0计画以前,台北市就在中正区率先成立独立的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其他直辖市可能是介接在卫生局的心理卫生科。陈小燕说,心卫中心独立运作的好处在于,民眾想到心理支持就会想到这里,而传统的卫生所或健康中心则属于综合性健康议题,例如民眾遇到吃的食安问题、长者想到的运动问题等,都会来询问,对部分民眾而言,若没有独立的空间,可能会担心隐私,也不知该向谁请教,独立的社区心卫中心对隐私更有保障。
陈小燕表示,目前台北市仍在积极布建心卫中心,不只中正区,今年也会在万华区、文山区成立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其中万华区的心卫中心已开始服务,明、后年还会扩及北投区、内湖区及信义区,希望能提供民眾更即时的服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