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ESG风潮吹向家族企业,永续传承意涵似乎正悄然转变,有形财产不再是唯一考量,无形资产或价值理念的角色愈形吃重。特别是以往透过捐助来善尽企业社会责任之模式,在ESG时代恐无法满足社会期待,经营决策融入ESG元素,不仅能替家族创造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力,也是企业能否长远稳健经营之关键。
根据PwC今年3月发布的《2022全球家族企业接班人调查报告》,55%的受访对象认同,所属企业应将永续理念深植于业务,甚至高达71%赞成,家族企业得肩负起对抗气候变迁的责任。而我国家族企业亦不落人后,PwC去年就有调查指出,76%的国内受访企业,认为经营策略必须重视环境永续,此比率还远高于全球平均的42%,显示台湾家族企业对ESG议题的高度关注。
然而,全球却只有不到半数的家族企业,已制定永续发展具体策略,而确实投入永续、社会影响力相关工作,或已致力于降低环境衝击者,占比尚不及三成。我国家族企业虽说相对积极,但已将永续理念落实在企业策略者,其实也不过46%。换言之,即便多数家族企业已感受到永续压力,并期待能扩大参与,但实际脚步或许仍稍嫌落后。
当然,ESG涵盖范围广泛,为避免永续沦于纸上谈兵,家族企业应当以何者为先?策略该以哪些构面为重?对此,不妨分别从ESG各支柱逐一检视。
首先是治理,此为家族企业最该关注的课题,盖一旦牵涉治理争议,极可能酿成严重后果,类似案例已屡见不鲜。事实上,治理本就是家族企业永续传承的核心,且包含公司治理与家族治理两者;前者可引导家族企业稳健运作,后者除了纳入家族愿景、价值观及接班计画之外,并能协助在家族与企业间竖立适当的防火墙。
此外,若能透过条文规章将家族治理制度化,而不是依赖家族成员间的默契,爆发纷争时也较有处理依据。惟根据EY于2月所公布的《迈向永续经营─家族治理对家族企业传承之影响》调查,国内有22%的家族企业,或因耗时、或顾虑成本之故,迄今仍未导入正式治理机制。
其次为社会关怀,家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之意愿,其实向来不落人后,并多以公益捐赠、慈善事业或社区活动等方式回馈社会。但值此ESG蔚为风潮之际,拘泥传统模式恐嫌过时,各界无不睁大眼睛,观察家族企业如何从经营策略,妥善回应社会关注议题。比如家族企业若无法摆脱利益独享之思维,忽略劳工权益保障,势必牵动员工流动率,进而影响组织稳定。是以举凡性平、职安、卫健等,无一不是须认真看待之课题,乃至于强化员工训练、提升专业技能,也都有助于家族企业与时俱进。
至于早已被认定为普世价值的环境保护,尤其是温室气体管理,有望在家族企业未来营运过程中跃居举足轻重地位。譬如资金筹募,如今各大金融机构无不力推永续金融,高碳排客户势必面对日益严格的减碳要求,若无改善资金渠道恐遭限缩;反之,减碳绩效较佳者,自然较受投融资机构青睐,引入更多的财务支持,甚或透过如永续连结贷款给予较好的资金条件。
虽说加入减碳行列,不免增添成本负担,但相较于一般企业常面临短期绩效竞逐压力,强调永续经营的家族企业,理应能以更长远眼光思考经营策略。也因此较有空间把碳议题列入长期发展蓝图,并从盘查、验证、目标及路径设定等面向,逐步贯彻碳管理工作,对于自家业务转型、社会形象提升皆可望带来正面效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