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全球股市受到升息、估值下修、前景悲观等影响,具有创新性质的医疗生技产业也难逃下跌命运,投信法人表示,根据歷史数据来看,2021至2022年生技类股修正幅度已来到近20年最大,显示未来下檔空间有限,若能搭配具有防御性质的医疗类股,更能增添未来掌握市场弹升的契机。

PGIM保德信全球医疗生化基金经理人江宜虔指出,2000年以来生技类股共出现过四次超过30%的回檔,除了2000年与2015年下跌是与产业面相关,2018年与本次的拉回都是受到外部风险因素拖累,实质上医疗生技产业的创新能力不减反增,财报数据更是亮眼。

与具有长期成长趋势的主要产业相比,医疗产业目前已公布的第一季财报表现最佳,营收年成长率13.7%,净利年成长率9.9%,营收获利优于预期的比例超过八成。

在市场投资气氛悲观影响下,目前美国中小型生技指数XBI的股价评估,已接近歷史低点,但医疗产业结合新技术及AI应用,将可加速新药开发并大幅降低研发成本,挹注长期获利,短期则有多项重要新药将于上半年陆续公布临床实验结果,现阶段反而是逢低分批布局的时机。

从现金水位来衡量,生技产业更是出现长足的进步,根据估计,生物科技产业目前平均现金水位,可支应未来三年的研发支出,相较于2008~2009年平均仅可支应1.5年,已有明显进步,即使是尚未获利的生技公司中,现金仅可支应未来1.5年研发支出的公司家数,只占整体生物科技类股的9%。

凯基医院及长照产业基金经理人黄廷伟表示,随视讯看诊逐步开展,AI精准医疗运用物联网、远端监控等先进技术,线上谘询、远距医生也从创新模式成为现在进行式。影响所及,从美国到全世界的远距医疗市场规模有了大幅成长,预计2022年约878亿美元,2027年可达2875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26.6%。

黄廷伟指出,医疗保险与医疗院所拥有刚性需求,在医疗产业中分属于价值型次产业,相对稳健,过去本益比本就不高,在市场动盪阶段,也较无遭遇剧烈修正,相对具备防御能力。另外相关医疗设备与耗材的企业在今年下半年可望见到财报数字优于上半年,将有机会见到从谷底好转的迹象。

#医疗生技产业 #生技类股 #研发支出 #现金水位 #成长率